图为罗冬香。 李晨韵 摄
图为罗冬香在工作。 李晨韵 摄
图为罗冬香在照顾婆婆。 李晨韵 摄
中新网杭州8月31日电 (记者 赵晔娇)沿着漫长崎岖的山道,当记者赶到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洞桥镇三溪村时,“2015浙江孝亲人物”罗冬香正在她最亲密的“朋友”缝纫机上忙活着,靠着缝制手套的微利补贴家用,看着记者扛着摄像机、相机进门,请她对着镜头句做下自我介绍,这位地地道道的村妇扭捏、害羞地憨笑起来,一边不自觉的理了下齐耳短发,一边连连摆手推辞:“我不会说,不会说。”
20岁那年就嫁来富阳,19年的漫长光阴里,照顾失明、瘫痪在床的婆婆和这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就是这个江西媳妇全部的天。由于身边时时刻刻离不开人,离家里才15公里路的富阳区新登镇上,是她日常出门的极限,20年来,她也就去过4-5次,更别提回老家在双亲膝下侍奉了。
对于一家人的无悔付出,她觉得:“都是应该的,一家人,大家都好好的,就是好日子了”。可是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也会偷偷抹着眼泪,想着远方多年未见的亲身父母,想着从小听到大的乡音,想着故乡的山山水水,“我这辈子最对不起三个人:爸爸、妈妈、儿子。”
外地媳妇初进家门婆婆提防不放心
罗冬香的老家位于江西瑞昌井冈山脚的遂川县,16岁那年,她离开家乡,独自去广东打工。走出去,既希望为贫困的家庭带来希望,也希望可以在大城市遇到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事与愿违,从一个小山村,她又嫁回了小山村。20岁那年,她经表姐介绍嫁到了洞桥镇三溪村,嫁给了比他大13岁的丈夫章志良。
当时的三溪村交通远没有现在便利,崎岖难行的山路,让罗冬香有种重回老家的熟悉感。当罗冬香站在依山而建的二间低矮的小破屋门口时,她才真正意识到这个家庭的一贫如洗,失望感扑面而来。丈夫章志亮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平日里就近打工赚钱养家。一家子的日常开销就指着丈夫每月300元左右的零工钱。
这个新家一贫如洗,还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婆婆等着她的照顾。
罗冬香的婆婆名叫何芝仙,39岁那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50岁那年,因为患青光眼,她的双眼逐渐失去光明。行动不便的老人家被老房子的门槛足足绊倒了三次,最后一次的摔倒让老人家因大腿股骨粉碎性骨折而瘫痪。
因为视力的衰弱,老人家从来没有好好端详过这个外表憨厚淳朴、眼睛清澈透亮的媳妇,仅凭着对外地人的距离感,何芝仙对罗冬香充满了不信任。
对于儿子娶了个小13岁的老婆,何老太一直犯嘀咕,她始终认为这个外地媳妇是有所图的,日后必定甩门而去。就像村里很多的外地媳妇一样,没过几年就会偷偷跑回家。
“开始几年,我婆婆什么事情都防着我,钱、粮食、菜籽油都自己藏好。更别提过年杀好的猪肉了,都是锁在房间里,生怕我拿出去送人。”罗冬香苦笑着。
更让罗冬香觉得委屈的是,来自婆婆的责骂声。在低矮小房子里,紧挨着全家人吃饭的饭桌,就是婆婆的单人小床,双眼失明的婆婆行动不变,口渴喝水、下床上厕所,都得依靠罗冬香,自己没有办法动身,只能开口“冬香、冬香”地叫唤。
可是这时的罗冬香还有一个出生不久的儿子要照顾,一边老、一边小,全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常常是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有时,媳妇迟迟不来,看不到一丝光明的何老太就着急得开口骂人,生怕儿子媳妇不要她了。嗓门大得连周边的邻居都能听到。
一边是责骂不止的老人,一边是哭闹不休的小孩,那时的罗冬香还仅仅是一个20岁刚出头的姑娘,放在大城市中,正是在父母、男友的怀抱中撒娇欢笑的年纪。哪里需要肩负起这样的重担。
“她是我婆婆呀!再怎么样,照顾她都是应该的。”并没有多少文化的罗冬香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只能用这样朴素的价值观去恪守自己的职责。
所有的委屈只能偷偷一个人释放,凌晨3-4点钟,趁着婆婆、小孩还在睡觉时,罗冬香就摸黑出了门,走过几里的山路去小溪边捶洗衣服。乡村寂静的早晨,湍湍的流水,捶打衣服的声音,反而给了这个外地媳妇最大的安慰,这也是她一天中最放松自在的时刻,她偶尔会对着流水发呆,也会流下委屈的泪水,可是再次回到婆婆、小孩面前时,她又会变成坚强的模样,她有一个非常简单的信念:“为了这个家,再苦再累都要坚持。”
病榻前行孝近20年照顾婆婆鲜少出家门
这个信念,支撑罗冬香走过了近20年。
每天洗完衣服后,罗冬香就迎来一天最繁忙的时刻,替一家老少张罗早饭,为醒来的婆婆端屎端尿,替刚出生的儿子穿衣、喂饭。
哪怕活动范围仅仅是狭小的两间房,罗冬香也会忙前忙后忙出一身汗来。后来,家里有了点钱盖起新房子,一家人一商量,再也不能让何老太睡在饭桌旁了,他们给何老太安排了单独房间,让她安享晚年。
走进这个简单却宽敞的房间,何老太正静静地躺在床上,听到有人走进,她动了动身子,罗冬香赶紧上前将她搀扶着坐起身来,“妈,记者来看你了”,说话间她拿好一块绞干的热毛巾递过去,说“擦擦脸”,老人家听话熟练地接过去。整个动作熟练而又自然。
虽然瘫痪在床,不过,何老太的房间却是整齐干净、毫无异味。外人并不能从这里看到一点久病的影子。一个细节打动了记者,在何老太的床头,放着一个搪瓷的杯子,杯子外面还垫着一个圆形的大盘子。“婆婆看不见,要是用手去摸杯子,烫到手、打翻水可怎么办?给她加个盘子,她先摸到盘子就知道水杯在哪里了。”这一细节就是罗冬香照顾婆婆积累下来的生活智慧。
近20年如一日的坚持,慢慢感化了何老太的心。现在,当大家向何芝仙问起:“你家冬香好不好?”何芝仙总是连连点头夸道:“好!好!我们冬香真是好啊。”
在三溪村,邻里们一提到罗冬香,也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个媳妇阿亮真是讨着了!”
“别人家办酒席,冬香很乐意去帮忙,她烧着一手好菜。”村里一位70岁的老人章金潮说。每次的酒席上,当大家开吃时,罗冬香总是拿着一只大碗,盛上饭菜,先给婆婆端去。而那时,大家总会来上一句:“冬香,又给你婆婆送饭去啦?”
罗冬香平日里的一举一动,邻居们都看在眼里。不少邻居对罗冬香几十年如一日照顾婆婆感到非常佩服。就是这样一个外来媳妇,她用孝行征服了所有人。村里人说,罗冬香这样的外地媳妇是好样的,她改变了很多人对外地媳妇的看法,外地媳妇不比本地媳妇差。他们说罗冬香人勤快,对失明久病卧床的婆婆不离不弃,行孝床前近20年,这可能很多人都难以坚持下来。
当大家问她:“冬香,那么多年了,你是怎么坚持的啊?”她回答道:“我丈夫、儿子还有我家小姑对我都很好,我们是一家人,我照顾婆婆是应当的。”
的确,20岁那年就嫁来富阳,近20年的漫长光阴里,照顾失明、瘫痪在床的婆婆和这一家人的饮食起居,这一家人,就是这个江西媳妇全部的天。
在他丈夫章志亮的记忆里,只有罗冬香刚来杭州时,他们俩在杭州火车站稍作停留,除此之外,罗冬香再也没有出过远门。因为家里双目失明、双腿瘫痪的婆婆离不开她。
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可是离家里仅15公里路的富阳新登镇上,却是罗冬香日常出门的极限,她也才去过4-5次。
罗冬香每次出门都是下雨天。因为靠在村里帮人家做农活赚钱的丈夫章志亮下雨天可以在家休息照顾母亲,她便能得闲去趟新登镇上,买点日用品,偶尔也能为自己和家人买几件衣服。
为了帮丈夫分担压力,罗冬香8年前开始在家做手套。布料都是附近的厂家提供,加工一件赚3毛多钱,只要一有空,她就系上围裙在裁缝机上忙碌,忙时每天做个20-30双,空时做个100多双,赚的都是辛苦的小钱。她知道自己在缝纫机前多坐一会儿就会多一毛、一元钱的收入。
罗冬香从来没有想过外出打工,因为家里的婆婆需要她,这台与婆婆房间一墙之隔的缝纫机,是她在家中最亲密的“朋友”。
最对不起父母和儿子 孝顺儿媳埋愧疚
富阳洞桥镇妇联主席、社会事务办主任罗丹芳说,罗冬香身上的善良、孝顺、坚韧让人感动。
对婆婆的一心一意的背后,是罗冬香对父母、儿子的愧疚,她略低着头略哽咽着说:“天底下有三个人,我最对不起,爸爸妈妈和儿子。”
三年前,罗冬香的儿子章钱斌从当地的初中毕业到了富阳城区念高中。出门那天,罗冬香仔仔细细为儿子整理了行李,看着他的身影慢慢远去。她说:“儿子第一次出远门,我很想送他到学校,不过婆婆离不开我。”
她觉得内疚,这么多年,她几乎没有陪儿子出过门,更不用说出门玩。
儿子读小学时,一次,他带着很多小伙伴来家里玩耍。小伙伴们开始大声说着自己去过哪里、玩过什么地方,可儿子却啥话也接不上。当大家他问:“你爸妈带你去过哪里?”儿子红着脸低下了头。这一幕,罗冬香每每想起都会心疼不已。
作为一个时时刻刻生活在村民眼光中的外地媳妇,罗冬香比其他人付出的更多。何老太有两个儿子,另一个儿子离异后,她把侄子也接到了家中,和儿子同吃同住。生活本来就清贫,哪怕有点有营养、好吃的,他总是先给侄子吃,往往亏待了儿子。
“好在儿子对我一句怨言都没有。”这是罗冬香在漫长而艰辛的生活中,唯一令她倍感欣慰,却也满怀愧疚的。
罗冬香对亲生父母更是充满了深深的愧疚之情,自责之意。
嫁到富阳近20年,她只回过两次老家。
去年——在丈夫和儿子的劝说下,罗冬香在儿子的陪同下回了趟老家江西,离乡背井多年,她已经不知道路,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以前总是我父母来富阳看我,年纪那么大了还每隔几年来看我一次,我走不开,我很不孝……”说完,罗冬香哭了。
作为媳妇,她日日夜夜照顾着婆婆,作为女儿,她从来没有为双亲煮过一顿饭、洗一次衣服。现在,罗冬香的父母已经70多岁了,一手拉扯10个儿女长大,白发早已爬满他们的双鬓,皱纹也已刻满额头。
在富阳吃过的苦,罗冬香不敢对父母说一个字,生怕这勾起远在千里之外的老人家无谓的担心,哪怕满腹委屈、满心辛酸,她也只是在电话中说:“我很好,家里也很好”。
一个外乡女子,曾被人怀疑,曾有过委屈,但她知道婆婆手上的每一个老茧,甚至记得婆婆额头的每一条皱纹,而最终忘记,或者无法辨认的却是自小走过的娘家的路……
作为一个外地媳妇,嫁入一个贫困家庭,几十年如一日的照顾失明瘫痪的婆婆,长久的坚持、真心的付出,实属不易。生活磨练了她隐忍的性格,她总觉得:“山上每个人都有苦难,自己努力点,总有出头的日子。”
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谁说父母对自已子女的爱往往要超过子女对父母的爱的几倍甚至百倍。19年来,罗冬香用行动证明了“久病塌前有孝媳”,证明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真善美。
这也正如佛家所说的:“佛语阿难。出家在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所以者何。我自忆念过去世时。慈心孝顺。供养父母。乃至身肉。济活父母危急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三界特尊。皆由斯福。”正因为这份至孝至善,让罗冬香得到了福报。在由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灵隐寺和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务中心共同主办“2015浙江孝亲人物”评选活动中,罗冬香被网友一致评为十大孝亲人物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