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高凤林:零点一六毫米上创造“火花艺术”

发稿时间:2016-04-29 10:41:16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中国青年网

工作中的高凤林。

  开栏的话

  4月27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向全社会正式发布“最美职工”榜单。

  上榜的这10位一线职工,他们心系岗位,有着崇高的职业理想,用精湛的技艺践行着“工匠精神”,诠释着“匠人”本质。对亿万职工来说,他们是精益求精、创新创造的“大国工匠”,是劳动者的杰出代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践行者。

  这些“最美职工”干一行、爱一行,而精一行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及成就,他们用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诠释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真谛,展示了劳动者的最美风范。本版从今日起推出《最美职工》专栏,通过展现他们的先进事迹,动员激励广大职工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敬请读者关注。

  “对一线职工来说,因为劳动所以美丽!”4月27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国营211厂特种熔融焊工、特级技师高凤林获评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最美职工”,成为第三批获此殊荣的一线职工。

  36年里,这位焊工只专注于一件事——在厚度、薄度均在毫厘之间的管壁上,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难关,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我国发射的14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都是依靠他焊接的发动机成功推向太空。而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汗荐轩辕

  一个焊点的宽度仅为0.16毫米、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不超过0.1秒、管壁厚度仅为0.33毫米,“长征五号”发动机的喷管上,高凤林需要经过3万多次的操作,才能将几百根空心管完美“编织”在一起。

  要满足这样“严苛”的标准,要求工人必须有精湛的技术,“眼睛要尖、技术要硬、功底要深厚”。

  也因此,学技术、干工作,高凤林从不惜力。自1980年进入211厂发动机焊接车间成为一名氩弧焊工起,高凤林就开始了刻苦的训练:吃饭时拿筷子练送丝,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时常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并练就了“如果焊接需要,可以10分钟不眨眼”的绝活儿。

  汗水与时间,将高凤林打磨成名副其实的“金手天焊”。

  ——上世纪90年代,亚洲最大“长二捆”全箭振动塔的焊接中,高凤林连续不断在表面温度高达几百摄氏度的焊件上操作。在他的手上,至今可见当时因严重烤伤留下的疤痕。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厂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为了突破一项熔焊难题,高凤林在半年时间里,天天趴在产品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被同事戏称“跟产品结婚的人”。

  高凤林说:“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能够用汗水报效祖国,是我的追求。”

  智造神箭

  “最美职工”发布时,高凤林胸前挂着一枚“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奖章,那是他最珍视的奖章之一。他在操作难度很大的发动机喷管对接焊中,灵活运用所学高次方程公式和线积分公式,提出“反变形补偿法”进行变形控制,正是这一工艺为他赢得了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多年的工作中,高凤林可谓创新突破不断,将无数次“不可能”变为“可能”。

  某型号发动机阀座组件生产合格率仅为35%,型号要求半年时间拿出大批量合格产品。高凤林在两个月里试验了上百次,不断改进工艺,最终使该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0%。

  在为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大喷管焊接中,高凤林和同事们突破难关,成功焊接出我国第一台大喷管。

  2006年,由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领导的由16国参与的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因低温超导磁铁的制造难题陷入困境。在国内外两拨顶尖专家都无能为力的情况下,高凤林只用2个小时就拿出方案,让在场专家深深折服。

  工作之余,高凤林用9年时间先后取得机械工艺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的大专和本科文凭。他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智’造神箭!”

  焊接理想

  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全国十大能工巧匠……参加工作至今,高凤林收获荣誉无数。作为国宝级技术工人,曾有许多老板开出优厚的条件试图挖走他,都被他拒绝了;作为职工队伍的引领者,他也有过获得提拔转为管理人员的机会,但他都放弃了。

  高凤林不愿放弃焊工岗位:“干航天是我的理想,我的根在焊接岗位上。”

  最难忘的一次,高凤林曾连续1个月搞技术攻关,每天干到凌晨5点多,回家稍微闭一下眼,洗漱一下,吃点早饭,又回到现场;最险的一次,面对10米开外、可能随时爆炸的大型液氢储罐和脚下几十米的山涧,运用高难技巧和特殊工艺,通过了被发动机总设计师称为“国际级的大考”。

  高凤林觉得,这些都是他职业生涯的财富。

  从211厂成立“高凤林班组”,到建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凤林劳模创新工作室,高凤林开始将这些人生财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走进发动机焊接车间,一侧的墙壁上醒目地排列着12个大字:“汗荐轩辕、智造神箭、焊接理想”,这正是高凤林始终铭记的座右铭。(中工网记者 张锐)

责任编辑:李婧怡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