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绍创等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孤儿学生,用爱温暖孩子们的心
▲邓绍创给孤儿理发
▲胡丽妹辅导孤儿做作业
▲邓丽霞辅导孤儿做作业
“小怡,大象的象,是没有左边偏旁部首的。”“老师,我知道了。”1月7日傍晚17时20分,在南宁市明天学校新校区宿舍302室里,24岁的邓丽霞老师正在辅导一年级孤儿小怡写语文作业。15年前,9岁的邓丽霞第一次走进明天学校,成为该校创办后的第一批孤儿学生。
饮水思源,感恩回馈。在社会关爱下长大的邓丽霞和其他6名孤儿学生在学业有成后,不计报酬选择回明天学校当老师,用爱温暖着更多缺爱的孩子。
感恩 从小得到关爱 如今关爱他人
在父母健全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永远无法理解失去了父母关爱的孤独和无助。3岁父亲去世,4岁母亲改嫁他乡,邓丽霞从小跟着奶奶相依为命,尝尽了生活的艰辛。2000年,9岁的她进入明天学校读小学三年级。
而孤儿邓绍创在小学3年级时,父亲挖煤被埋,随后母亲去世,兄弟俩只能跟着伯伯叔叔两家生活。“他们自己也有孩子,所以能给予我们的关爱也很有限。”2000年起,明天学校就成了邓绍创和弟弟温暖的家。
明天学校作为广西第一所孤儿学校,从2000年创校至今一共有475名孤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这些孤儿学生,大多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从小失去父母,跟着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生活,大多都缺少爱和家庭的温暖。
如今在该校执教的李小玉、邓丽霞、邓绍创、陈静静、罗秀群、胡丽妹、卢雪清等老师,就是2000年入学的第一批孤儿学生。“老师对我们都非常关爱,让我们在这里健康、快乐成长。”卢雪清说,她从明天学校初中毕业后报读了卫校,后来又在广西医科大学读了大专,曾经在广州、深圳当过医生助理,月收入4000元。
有一次,卢雪清回明天学校探望时,得知以前照顾他们的覃老师、张老师身体不太好,而聘请的一些生活老师又嫌工作太累不愿意做。“当时就想着回学校帮忙,照顾更多的孤儿弟弟妹妹们。”卢雪清说,因为她4岁就失去了父爱,她深切感受到孩子们多么需要关爱。
“学校缺少生活老师,邓丽霞你愿意回来吗?”“我愿意。”“学校工资不高,邓绍创愿不愿意干?”“我愿意干,因为我要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珍惜学习的机会。”
从2009年起,卢雪清、邓丽霞等7名从明天学校里走出去的孤儿学生,舍弃了原本收入不错的工作,陆续回到母校,承担起照顾137名孤儿饮食起居、学习生活的责任。从一开始每月680元工资,到现在月薪仍不到2000元,虽然工作辛苦收入也低,但他们无怨无悔。被问起原因时,他们说得更多的是“感恩”“回报”“舍不得”。
付出 充当父母角色 关爱无微不至
1月7日下午5时,下课铃声响了。大部分学生往校门口走,那里有等着接他们回家的父母。而住校的孤儿学生们,就只能往宿舍跑。让他们开心的是,生活老师邓丽霞、卢雪清、胡丽妹以及邓绍创已经在宿舍里等着他们回来。
虽然从小失去父母,但无论是一年级的弟弟妹妹,还是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他们一回到宿舍,就很自觉地写作业。“小美,是教室的‘教’,不是数学的‘数’。”在女生宿舍301室,卢雪清老师指出了小美作业上的错误。
女生宿舍302室里,正在写作业的小白抬头害羞地笑着说:“姐姐,那是我叠的被子。”顺着小白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床的左边放着整齐的被子,床下面整齐地放着一双双鞋子。
邓丽霞老师告诉记者,像小白这样的低龄儿童,刚进校的时候,需要生活老师们慢慢地教他们洗衣服、叠被子、洗漱之类。由于家庭环境以及年龄小的原因,这些孩子自卑、内向、身体素质差。因此,老师们的工作很繁琐,充当着老师、知心朋友甚至父母的角色。
在二楼的男生宿舍外,趁着傍晚放学后的空闲,29岁的邓绍创老师正在给六年级的孤儿学生小忠理发。“头发快长到耳朵边了,我帮你修短些。”邓绍创一边娴熟地理发,一边跟小忠聊天,边上还围着三四个男生。
邓绍创有一套完整的理发装备,“手艺是自学的,主要是为了方便几十个男生的理发。”邓老师笑着说,男生头发一个月就要修剪一次,平时监护人又很少来接他们出去,所以他全部代劳了,不仅省事还省钱。
提起邓绍创老师,孩子们都喜欢叫他“哥哥”,“因为他对我们很好!”在一旁围观的六年级孤儿学生小永说:“我们也喜欢叫他‘大神’,因为他什么都会!像神一样。”
听到学生的话,邓绍创露出了笑容,解释说:“就是想多学一点,把自己掌握的本领都教给他们。”
欣慰 孤儿快乐成长 再苦再累也值
这群回校工作的孤儿老师,年纪最大的29岁,最小的24岁。对待孩子,老师们非常细心负责。谁晚上爱踢被子?谁晚上要拉起来上厕所?谁不爱吃饭要打蛔虫?老师们都心中有数。
2012年,一个叫小九的孤儿女孩来到了明天学校。由于从小靠亲戚救济长大,小九不爱讲卫生,刚来的时候脸色蜡黄,身体消瘦,肚子很大,不爱吃饭。这些细节被生活老师看在眼里。“我们给她吃了三天药打了蛔虫,她的脸色才好起来。”邓丽霞老师说,如今小九气色好了,也长高了。
小九还有个毛病,就是老尿床。为了防止她尿床,张丽霞、卢雪清等老师无论谁轮值,晚上12时后巡房时,都要把睡得正香的小九叫起来上厕所。担心孩子们踢被子着凉,老师们半夜还得爬起来去给孩子们盖被子。
“工作真的很辛苦,但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脸又觉得很值得。”说到这里,卢雪清轻轻地擦了一下湿润的眼角。“我也曾经想去做专业工作,但学生知道我要走时,齐刷刷地跑过来,围着我,抱着我,叫我不要走。”这一瞬间,卢雪清觉得不仅学生离不开自己,而且自己也离不开这些孩子。这份感动,让她对这份工作不离不弃。
邓绍创是学校孤儿管理处唯一一名男教师。除了照顾管理孩子们的生活琐事,他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带孩子们去打球,辅导他们写作业,教他们做饭,还自掏腰包买零食,甚至轮流分批带孩子们出去玩。
“上个月带了8个孩子去朝阳路吃肯德基,差点被警察误认为是拐卖儿童的。”邓绍创说,他是个孤儿,他深深理解,这些孩子们除了需要关心,还需要和其他同龄人一样的童年——有零食吃,知道公园是什么样。
“在没来到明天学校之前,小美依靠双目失明的伯父生活,她不爱说话,现在成了爱唱歌的小女孩。”说起孩子们的改变,邓丽霞打开了话匣子,并开心地翻出手机中的照片和视频与记者分享,重温这些孩子们点点滴滴的成长。
今年25岁的胡丽妹老师很会做美食,一到周末便喜欢和其他老师为孩子们做糕点、包饺子、蒸糍粑、炸薯条。“让他们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孩子们可开心了。”胡丽妹说,他们会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们温暖和爱。
明天学校副校长韦翠良深有感触地说,学校的孤儿孩子非常懂得感恩,他们从这里走出去,学业有成又回校奉献爱心。他们把孩子们照顾得无微不至,经常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和其他老师一起用爱温暖着孤儿孩子的心,让孩子们在这里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