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黑呢风衣搭配休闲长裤,迈步铿锵潇洒,言谈举止谦和幽默,初见孙立军,就能感受到他年轻的心态和强大的气场。50岁的孙立军,是中国动画的领军人,现任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动画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动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视协卡通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连环漫画分会理事长。与动画一起的时光,带给孙立军的是快乐、成长、责任和梦想。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 本人供图
初识动画:是艺术也是工业
孩童时期的孙立军就对绘画有着极强的天赋和浓厚的兴趣,以树枝为笔、大地为布,勾勒观察到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对绘画的热爱与日俱增,少年时期对漫画情有独钟,也正是对漫画的喜爱和研究,让孙立军今后的人生路与动画有了解不开的情缘。
1984年,孙立军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开始学习动画专业,对动画的认知也有了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当我真正接触动画,对于它的认知才更为透彻。”孙立军说道。“传统动画是需要人工在画纸上一张一张画出来的,与加入自己的想象和个性的绘画作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现如今,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3D技术应运而生,为动画向科技层面发展迈了一大步,是一门艺术的同时也是一门工业。一部动画,可能需要上百人甚至上千人共同协作完成,它是在新的技术环境下产生的一个个体。”从当初浅显的动画认知,到现如今国内动画领域的领军人,孙立军凭的是对动画的热爱和执着,用他的话说,一辈子都跟动画牵手,动画就是一辈子。
孙立军工作照。本人供图
拓荒之路困难重重 信念与责任支撑他披荆斩棘
在国产动画的拓荒路上,孙立军坦言遇到众多困难和阻碍,有时会冒出放弃的念头,但当时又会立马自我否决,“我作为一名动画人,既然接过了这个‘接力棒’,就得紧紧握住,跑完这场接力赛,这是信念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面对国产动画领域的诸多困难和挑战,孙立军始终绷紧神经不敢放松。
动画电影《小兵张嘎》是中国第一部数字电影,是孙立军带着他的团队历时6年精心打造出的作品,谈起制作初衷和其中的酸甜苦辣,他感触颇多。90年代的中国动画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挑战,日、美动画用近乎倾销的方式推广到中国,特别是日本动画有时低廉到每分钟1元的价格出售给中国,而国产动画成本平均每分钟却达到5000元,这让中国动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国外动画不断传播着他国的价值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日式、美式口味的80后、90后观众,使得国产动漫逐渐被边缘化,某些市场甚至开始排斥国产动漫。这对每一位动画人、漫画人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造成了严重影响……这也是孙立军决心创作动画电影《小兵张嘎》的起因。
决心要做,就立马开始筹备,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和版权,孙立军可谓是说破了嘴、跑断了腿,多次前往河北拜访《小兵张嘎》原著作者徐光耀老师,将自己的翻拍初衷及规划一一说给徐老听,徐老听后被打动,以优惠的价格将版权出售;资金的筹集,则是几个志同道合的老师与孙立军共同出资。
创作之路更是荆棘满布,改编剧本上就费了很多心力,红色经典之所以有巨大的影响力,是因为那些经典的段落。因此,改编后的《小兵张嘎》保留了原电影的经典段落,并将不足之处进行第二次创作,充分发挥动画的特点。同时,还把《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等经典的元素集中在《小兵张嘎》这部作品当中,在细节上更突出中国特色。创作还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时期,“那时的北京人心惶惶,电视里每天都在播放感染和死亡人数,我们团队的十几个人却仍日夜灯火通明地继续着创作,有一个成员也提出是不是‘放个假’,我知道,这个‘放假’就意味着放弃,因为那时候我们已经没有了资金支持,大家都是带着公益色彩在坚持。我告诉他们,遇上这个困难我们应该庆幸,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会选择做动画这件事!短时的沉默过后,大家继续忙着自己手头的工作,我很感谢我的团队携手坚持下来。作为动画人,我始终是秉承将带有中国元素的动画传承、推广、走出国门这个信念支撑着,一路披荆斩棘走到今天。”说这段话的时候,孙立军表情严肃,眼神透着坚定。
孙立军生活照。 本人供图
民族化非古董化 与时尚元素碰撞火花
对于民族动画,孙立军提出自己的观点:“民族化并非古董化,要紧跟时代步伐,将民族文化与时尚元素碰撞出火花,使得受众者更容易汲取民族文化营养。”
社会的飞速发展,也带动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信息交流的快速便捷,使得文化的输出交流也随之加快,接受新潮思想、时尚概念的人群逐步在向青少年和儿童领域扩展,动画的受众群体主要就是儿童和青少年,那么民族动画就成为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如果民族动画不创新、不改进,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就不容易被儿童和青少年接受。孙立军举了一个例子,刀削面PK洋快餐,在年轻人群中洋快餐取胜,带有中国标签的刀削面真的比不上洋快餐吗?并不是这样,刀削面的喜爱者不在少数,但是传统的刀削面碗大汤多携带不便,很多人就把它放在时尚行列之外,如果稍加改良,使得刀削面汤水不易洒又便于携带,那么它就被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接受。所以,动画产业的创新既要结合体现民族文化,又要与时尚元素有所碰撞。不仅要学习动画制作强国的先进技术,还需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动画电影的政策。将懂文化市场需求与驾驭市场的能力结合起来,进行动画产业的创新,让受众者,尤其是12岁以下的受众群体更容易理解民族文化,汲取民族文化中的营养成分。
孙立军骑行照。 本人供图
一直都在路上:边爱边跑传递梦想
一排排的奖杯和荣誉证书,是对孙立军在动画领域奋斗的肯定,“好好做好动画是我的事业和责任,但是用动画来传递爱,才是我的梦想。”
15天,徒步行走600公里,平均海拔3600米,自7月26日起孙立军和其他四位伙伴沿着川藏公路一路向前,一边拍摄公益电影《一起走吧》,一边帮藏区的孩子们向全社会募集冬衣和图书。谈起缘何为藏区少年儿童募集冬衣,孙立军解释说:“去年十月份,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的一位团委副书记卓玛来我们学校参加一年一度的动画学院奖。他在会上播放了一个小视频,其中有一幕是,大冬天孩子们穿着凉鞋在户外洗碗,手脚都冻伤了。我们对那个视频印象特别深刻,于是会后就募集了400件棉衣送给了甘孜地区那些贫困的孩子。”截止到11月份,参加捐赠活动的爱心人士222位,共募集捐款16.8975万元,定制棉款藏袍800件,棉鞋、学习用品若干。“每到一个学校我们都会把自己的动画作品放给孩子们看,6×11米的荧屏布上放映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动画片,更是对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的一份爱,我也想通过自己身体力行,能号召起更多人加入这个队伍,带着爱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事,你伸出的一双暖手,可能会温暖他们的整个童年!”
孙立军骑行照。 本人供图
公益路上,孙立军从没停下脚步,2014年,他带着女儿孙佳自北京到上海,骑行1600公里,为沿途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播放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并把这个有意义的活动拍成纪录片《18岁 18天》,作为成人礼送给孙佳。这位父亲的别致用心让孙佳感动不已,“我能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同时我也明白,他是想告诉我,以后的人生都要带着大爱面对生活,学会爱他人,把公益和爱传递下去。”
“明年我们会规划一个叫‘疯狂马拉松’的公益活动,号召2000人,24小时不间断的接力跑,从最北端的漠河到最南端三亚的天涯海角,历时2个月。接力跑的过程中,会募集更多资金,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孙立军想通过活动的方式,唤起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群加入到爱心传递当中,“我现在已经开始训练了,每天5公里,天天坚持,我希望能紧紧握住动画这个接力棒,稳稳地交到下一代手中,在不断前进的路上,边跑边爱传递梦想!”(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