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吃了一口饭,史超齐就开着放映车驶向工地
挥绳子挂大幕是史超齐的拿手戏
史超齐与工地保安协调场地
“我一个人就是一个队”
除了放电影,摄影成了史超齐的第二“职业”
2006年北京兴起“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车”活动。那年,市财政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支持农村电影“2131工程”(21世纪初基本实现“一个村一个月放一场电影”的目标)和“优秀电影进社区”等公益电影放映。史超齐也是北京首批培训上岗的放映员之一。
“当年跟我一起参加电影放映员培训的人,现在还在坚持的几乎是个位数。流动放映员流动太大,于是我成了这行当的老人。”目送同行们一波波转行离开,将近不惑之年的史超齐开玩笑地说。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北京部分区县农村的公益电影院(厅)也被大幅撤并,数量甚至减少到不足一半。公益电影放映正在衰落中……
现场
片子刚放一小时 片场就剩放映员一人
7年,1个人,1辆车,1220场电影,1220个日夜,这些年一半的时光,是陪着道不出姓名的数万观众过的。另一个忠实“陪伴”——那辆印着“流动放映车”半新旧的面包车,跟他一起进过社区、公园、军营、工地……这是流动电影放映员史超齐的生活写照。
太阳还没下山,史超齐就惦记着晚上工地放电影的事情。在街道食堂匆匆扒了一口饭,他就开着那辆白色面包车慢悠悠地驶向北三环北边的某工地方向。一进院子,保安老哥站起身打了声招呼,看得出小史是这里的常客。“上周雷雨没来,今天临时加演一场。没通知工友们,您帮忙告诉他们一声。”史超齐一边搬设备,一边解释。
两个音箱、一台投影机、一块大幕布加上支架、两根大粗绳,这就是流动电影院十年来的所有家当,其间数字放映机更新过两次,“现在我们通过刷卡来解密版权,硬盘里光有片源,不解密是放不出的。”史超齐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其他兄弟流动放映队有的还配有司机,但他一个人揽下所有的活,上哪儿都得自己开车、支架、扛箱子、调设备,“我一个人就是一个队!”
因临时放映,原先场地(工地门口绿荫)被两辆车占了,等半天没见人挪。史超齐只好改到路西侧的两棵大树间挂幕布。暮色渐深,闻讯而来的数十个工友还有遛弯的市民们陆续凑了过来。“师傅,今天放什么片子啊?”“钢铁侠3!”“什么?”“钢铁侠3,美国高科技大片!”影片还没开始,空地的上空飘着各方的乡音,大家叽叽喳喳讨论开来。
“我们工地有wifi,年轻人更爱玩手机。”60岁的王叔,河北承德人,一直在工地上当力工,来北京快两年。他站在一旁望着史超齐调试机子,一边回忆他小时候村口放电影的盛况:当年的露天电影有大气息和大氛围,放映员特别受欢迎,大伙儿都会帮放映员抬机器,有的赶好几十里路来瞧“西洋镜”。“我爱看战争片和武打片,外国片也爱看。这些年村里人走了,机器锈了,电影没人放了。”
“工地宿舍有wifi,收工了,大家没事可以手机上网。我们爱看这种露天电影,那些年轻人更爱玩手机。”另一个上岁数的工友说。当北青报记者指着外面霓虹璀璨的大马路问王叔:“您到外面电影院看过电影吗?”他摇摇头:“票很贵吧,听说要五六十呢。”
忙活了一小时,《钢铁侠3》八点开演。但让史超齐此前担心的“幕布吸光”最终仍没避免。远处公园里高耸起的大灯正对荧幕,画面很不清楚。露天的美国大片只剩下“叮叮哐哐”的声响外加模糊难辨的人头。开映前的热闹劲儿渐次消退。工友们或站着,或坐在草坪上,有年轻人低头玩着手机,也有人在窃窃私语。不到一小时,观众稀稀拉拉散去,连最爱看电影的王叔也不声不响地走了。偌大空地,只剩史超齐一个人等片子“走完”,挨完两个半小时他才能回家。
探因
原因一
每个月两千多的工资让很多放映员难以坚持
16岁只身来北京务工的史超齐,不曾想到自己会干起电影放映员这一行,“平时爱鼓捣电机这玩意儿,在安贞街道绿化队干了十几年,后来一有机会就学了放电影。”
史超齐口中的机会,得追溯到2006年北京兴起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车”活动。那年,市财政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支持农村电影“2131工程”(21世纪初基本实现全国“一个村一个月放一场电影”的目标)和“优秀电影进社区”等公益电影放映。史超齐也是北京首批培训上岗的放映员之一,这一拨学员后来大多成为新增314辆放映车的业务骨干。
然而,许多放映员的生活正如影片《天堂电影院》中放映员艾弗达对多多说的那句话:“生活并不像电影,生活要艰难得多。”
作为放映员中的积极分子,史超齐以兢兢业业的工作,赢得了优秀放映员、北京市劳模等大大小小数十个荣誉。当跟北青报记者聊起“幸福”时,史超齐却说自己压力大,“要靠工作赚钱养家,至今我拿着两千多块的工资,各方面压力不小啊。”为了给儿子好的教育,北漂20年的他,下决心留孩子在身边,让他在北京读书、长大。如今儿子已升入初中,一家三口还挤在不到15平方米的小屋里,全家指望着他过日子。
曾负责朝阳区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工作的董艳陶告诉北青报记者,招募的放映员里多数为无编制的临时人员,专职的在编岗很少。工资不高活儿却多,这是放映员流失大的原因之一。“各街乡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配备人,每个放映队有1至2个。街道的放映员一般还承担其他工作,不会只干放映。他们的工资是街道来发,国家有相应的一些补贴和支持。像史超齐那样坚持十年的,真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