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家庭暴力中受伤害的妇女,还是留守儿童、农民工,或是地震泥石流受灾群体……10年里,现年50岁的“兰州好人”杜俞瑾都会伸出援手,为有需要的人义务提供心理辅导,驱散他们心灵的阴霾。
还是上大学时,读医学专业的杜俞瑾就发现,很多人就医并不是生理疾病,而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2002年,她自费学习了发展教育心理学,主攻心理咨询与治疗。那时起,她有一个心愿: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更多的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及针对各种家庭暴力的救助。
2008年,一位头发花白的母亲来到杜俞瑾的心理公益咨询中心。原来,她年少的女儿学习成绩下滑,性格孤僻,还出现早恋的情况,希望寻求杜俞瑾的帮助。但面对心理咨询,女儿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就是见了心理咨询师,我也不会说话!”
在杜俞瑾专业细致辅导下,这位女孩一步步敞开心扉。原来受家庭暴力影响,长期缺乏父爱,这种“早恋”只是希望获得更多关爱与呵护。通过长达近1年的心理治疗和跟踪观察,女孩终于走出了心中的阴霾,重新融入家庭。
这些年,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杜俞瑾几乎牺牲了全部节假日。她招募培养了100多名反家暴专业志愿者,同时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项研究,呼吁全社会关注和干预家庭暴力,先后电话热线开导、解疑2000余人,并免费为800多名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提供帮助。
“我忘不了那些受过伤害的眼神,眼神中的那种惊恐和对新生活的渴望,这让我坚定了为他们服务的决心。”杜俞瑾说。
2014年起,杜俞瑾还坚持每月来到甘肃农村,关注留守儿童。一次,一个小孩引起了她的注意。原来,班上有同学丢了东西,因为他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残疾,家庭情况差,同学和老师都怀疑是他偷的。随后每个月下乡,杜俞瑾都会主动找上家门与这个孩子谈心。在她的鼓励下,孩子的孤独感、无助感慢慢减轻。
身为心理咨询师,杜俞瑾意识到,一个人的心灵阴霾若不驱散,对自身和社会都会埋藏下风险,及时的心理干预和疏导至关紧要。
10年坚持做公益,辛勤付出获得了社会认可,杜俞瑾被评为“兰州好人”,并获得“中华慈善奖”。她告诉记者说,这是沉甸甸的责任。“用心灵呼唤心灵,帮助有需要的人是我一生要做的事情。”杜俞瑾表示。 新华社兰州9月15日电(记者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