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沈军伟:从街头小贩到高大上的“互联网+生鲜”

发稿时间:2015-06-02 00:0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沈军伟 照片由本人提供

  5月的上海,阴雨连绵。几颗大雨滴落下,个头一米八几的沈军伟利索地钻进自己的座驾——一辆国产单门微型电动汽车里头。他是上海厨易配菜有限公司的董事长,2009年至今,他少说也砸了5000万元在“厨易时代”这个卖菜网站上,但却没舍得给自己买一辆豪车,也没心思在上海置办一套像样的房产。

  他租住在离公司很近的一间民宅里,每个双休日,都会去办公室干些活儿。公司同事这样形容老板——6年前一个猛子扎进“互联网+生鲜”的深水区,今年才刚刚浮出水面。

  浮出水面的,是全上海20个社区的“厨易站”。每一个“厨易站”都是一个小小的终端,左侧是冰箱保存的生鲜蔬菜,右侧是网订提货格子,中间是自助操作平台。你可以直接付款从冰箱里取走想要的菜品,也可以在网站上订购蔬菜,12点之前的订单,当天下午5点后就可以从“厨易站”提货。

  这个“厨易站”是沈军伟聘请团队研发的,在他眼中,这是自己手上的一张王牌,是区别于其他生鲜电商的最大特色——有智能化的无人落地售卖机,每台造价10余万元,完全自主研发。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对自己“抠门”的沈军伟身上透出一股难得的踏实气——“厨易时代”创办至今,他没有拿过风投一分钱;他也从未在盈利模式尚不清晰的情况下“砸钱”抢地盘,仅这个“厨易站”他就花了两三年时间去研发。

  街头小贩也有春天

  14岁初一辍学至今,沈军伟几乎没给别人打过工,他发现自己擅长并且喜欢做“小贩”。

  1982年的秋季学期末,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县安东镇中学的校长、班主任们齐聚在海边渔村一栋破旧的土房子里。学校的一个初一新生竟然要辍学,学生家长竟也表示“不反对”。

  这在当时,成为镇上的一桩新鲜事儿,老师们料定,孩子不上学是肯定没有出路的。年轻的主人公名叫沈军伟,这个学习成绩还算不错的男孩,无心向学——每次上课,他都心猿意马,望着窗外的远方,想着怎么才能挣钱。

  沈家的情况有些糟糕。夫妇两人要赡养3个老人,抚养4个子女。最早的时候靠捕鱼,但海里的鱼渐渐没了;后来改晒海盐,但很快盐也晒不出了;想做农民,却因土地高度盐碱化,无法耕作。

  大儿子沈军伟,决定辍学挣钱。第一份工作,就是做生意,后来他把这份工作一直做到了今天。

  他把海边产的盐、咸菜和鱼虾卖到山里,又把山里产的化肥、豆腐乳和瓜果卖到海边。每次推车出门,绝不空车而返。

  3年后,怀揣着做生意的野心,他到上海见世面。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面包店、咖啡店,第一次看到马路上飞奔的银色桑塔纳轿车。那辆车,当时售价二三十万元,沈军伟想,“我将来一定会有一辆这样的车。”

  许愿那年,沈军伟17岁,彼时的他,已经从一个泥水匠学徒工坐到了包工头的位子上。他承包的第一笔生意,是帮人粉刷100多个房间。“拿到预付款时,兴奋得睡不着觉。”他带着另外两个师兄一起,10多天就完工了,净赚近千元。

  但不到一年,他就倦了。包工头档次不高,活计时断时续,挣的钱也不算太多。想挣更多的钱,还得做生意。

  那时,谁也没把这个年轻人当回事——他从慈溪批发市场买来服装,拿去绍兴售卖,靠摆地摊挣钱。人们不会想到,就是这个没啥出息、爱当小贩的男孩,后来能开服装厂、建材厂,最后又回到原点——卖菜、卖生鲜,还卖出了个“互联网+生鲜”的新商业模式。

  最快的车去哪里?好,就去兰州

  沈军伟的第一桶金,来自甘肃兰州。但选择兰州,纯属巧合。

  那时,做服装买卖的他盘下了一大批存货。慈溪服装厂倒闭了,剩下一批存货要销售,号称价值七八万元。不到20岁的沈军伟看到了商机——把慈溪服装厂的存货再倒卖出去,能挣钱。

  他骑着自行车,一路跟着张贴清货广告的人,跟一路,撕一路。一个月后,兜里揣着两万元的他“承诺借款”,去这家国营大厂子“砍价”。这是一个颇为大胆的决定,在那时,七八万元的货物无论对谁而言,都是一笔“大单”。沈军伟的钱全是借的,“东一千、西五百”地借。

  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他“砍价”成功,准备收货。但问题是,这么大一堆服装往哪儿放?往哪儿卖?

  “最快的一班车是发往哪里的?”沈军伟问铁路业务员。对方告诉他,甘肃兰州。“好,就发到兰州去。”这个完全不知道兰州在哪里的黄毛小子当时连想都没想,就决定去兰州卖衣服。

  他至今仍记得,自己当时填下的邮寄地址是“兰州饭店”,但实际上,他从没听说过这家饭店,“一般省会城市都有那么一家饭店吧?”他想。

  兰州一去,就是5年。这5年,沈军伟在兰州的批发市场开了一间服装批发门店,取名“凌云批发部”。广州往返兰州的飞机上,他成了空姐们熟识的常客——每周往返一到两次,每次都穿着旧汗衫、拖着行李车、扛着蛇皮袋。

  谁也想不到,这个大胆的小伙子,在1988年到1993年的5年间,能挣到数十万元。他后来开了服装厂、塑料波型瓦厂、烤漆厂,在房地产建材大发展时代,挣得盆满钵满。

  2009年,这个衣食无忧的“土老板”想到转型。用政府已经不鼓励投资再建的烤漆厂利润,贴补人人都喜欢却始终没有稳定盈利模式的新兴互联网项目——“厨易时代”。

  踏实转型,不靠“风”

  最开始,几乎没人认同他的做法。生鲜蔬菜对物流、保鲜、质控要求极高,是“互联网”行业最不适合“+”的一个传统行业——有哪个大妈会去网上买菜?哪个阿姨会“抛弃”菜市场?

  更多的人诚恳地劝沈军伟:“有钱不如去搞房地产,圈地挣钱;不如做投资人,投几家公司,坐等上市。”但这个贩过各种东西的生意人,却在“厨易时代”这个产品上认了死理,“最早就是想把浙江的海鲜卖到全国,跟小时候卖小鱼、小虾一个道理”。

  他重新找回了“草根创业”的“任性感”——从浙江500平方米的大别墅,搬进上海偏远地段的小房子;在上海待了5年,砸钱数千万元,却舍不得给自己买一套房;过去生活惬意,但每隔两三个月就生病要去医院挂水一次,现在天天上班,反而身强体健。

  “创业,不任性不行。成功了,你是创新者;不成功,你就是脑子有毛病。”沈军伟最“任性”的地方,在于他做厨易时代6年,没有接受过一笔外来投资,“很多人来谈,但没找到认同我商业模式、价值的人,我不放手”。

  很多投资人,甚至不能区分“厨易时代”和郊区农园有机蔬菜、网上生鲜配送的本质区别,就想投钱。投资人喜欢抓住亮点,马上扩张,但在生鲜行当,沈军伟说,不是傻傻地砸钱、占地盘那么简单。

  仅“厨易站”这台智能机器的研发,就不是投资人们“等得起”的东西。这台已经进驻社区的机器,花了两三年时间研发、制造,“如果不是自己的钱,投资人肯定不愿给你这样耗”。

  此外,质控、物流、配送,包括最后一公里送货不打通,生鲜“链条”都做不起来。在上海,未来3年,“厨易时代”准备上马1000辆纯电动小型厢式配送货车,除高架桥外,这些车得到允许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入上海市中心城区送货。

  “说是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猪都能飞。但你知道吗,10头飞起来的猪里面,9头都会从高处掉下来摔死。”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初中没毕业的沈军伟就像是一块石头,固执己见,却也淳朴可爱。

责任编辑:王秀丽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