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鬼子的坦克嚣张横行,心想“炸了它”
淞沪抗战中,陈明光主要负责构筑工事,“我和战友们在子弹中穿梭,挖战壕、筑碉堡、堆沙包、架铁网、埋地雷……稍有疏忽就有可能中弹,非常惊险。”
双方火力太猛,刚挖好的战壕不一会儿就被毁了,再挖新的又来不及,陈明光便与战友一起,冒着枪林弹雨,用大米包、黄豆包构筑工事。就这样,陈明光和战友为部队筑起一道防线,让战斗能打得更久。
除了构筑工事,陈明光最得意的是与战友一起炸掉了敌人的坦克。陈明光说:“飞机狂轰滥炸后,日本又派出坦克、步兵前来进攻,场面十分惨烈。”
看着鬼子的坦克嚣张横行,陈明光想着“炸了它”!陈明光和战友去当地老百姓家中,买来稻草和机油,给稻草上淋满机油,然后铺在街道上,等坦克碾过稻草时,便被卡住无法行驶,这时候陈明光和战友便向这“铁疙瘩”扔手榴弹,最终成功炸掉了日本鬼子的坦克。
图为抗战老兵陈明光与儿子、曾孙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广宁 摄
“这条命是从死人推里捡回来的”
陈明光是广东人,上海的气候让他有点不适应。淞沪抗战从1月28日打到了3月3日,而这个时间段刚好是冬季。陈明光回忆,当时战事紧张,物资匮乏,部队没发棉衣,天气很冷,大部分士兵只穿了两件单衣,手端着枪直哆嗦。
战斗打响半个月,宋庆龄亲临前线,看望正在同日军作战的十九路军。“看着我们穿得单薄,宋庆龄女士就发动上海百姓捐衣物、食品,救助我们19路军。百姓都支持我们,为我们捐物品。”说到此事,陈明光的眼睛湿润了。
陈明光接着说:“当时,放眼望去,满地都是尸体,炮弹就落在身边。我这条命是从死人堆里捡回来的啊,郊外的野狗都抢死尸吃。”
激战了一个多月后,淞沪抗战即“一·二八”事变通过外交谈判手段解决。陈明光随部队撤出战场,退守第二防线。但他所带的排,18名战士最后只剩下他1个人。
为了救战友,自己的手指被子弹打断一截
淞沪抗战后,陈明光考入广州军政干部学校、黄埔军校四分校,毕业后进入独立第9旅626团。
1938年10月12日,华南战争爆发。9天后,日军占领广州,企图进犯曲江。为确保粤北防区,余汉谋指挥部队阻击日军北犯,第一次粤北会战打响。这场战役是广东战区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激烈的战斗,历时近一个月,最后以日军的败退结束。
陈明光回忆:“战斗期间,我们赶到沙河,中间走的时候,我抬头发现一名日本兵藏在树上,端着冲锋枪,准备向我们扫射,我立即用手示意战友卧倒,挥手时日本鬼子就开枪了,右手中指被子弹打断了一截”。直到现在,陈明光右手中指仍有明显的伤疤。
抗战期间,陈明光多次挺身而出救战友。他说:“有一次,一位战友被日本鬼子抓住,双手被绑住并吊在大门上,鬼子在他脚下点了火就走了,我当时也没多想,冲进大火里救出了战友。”
“要做蔡廷锴一样的抗战英雄”
在陈明光的家里,悬挂着抗日名将蔡廷锴的照片。陈明光说,当年淞沪抗战,十九路军是在蔡廷锴的率领下,奋起抗击,致使日军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对此,陈明光敬佩不已。
除了卓越的战功,蔡廷锴的和蔼也给陈明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在部队里,我的年龄比较小,所以蔡廷锴军长在私下里总是叫我‘小鬼’。”一段和抗日名将蔡廷锴的故事,让表情严肃的陈明光忽然有点兴奋。102岁的老兵一转刚才的愤怒,脸上露出了笑容。(中国青年网实习记者 刘凯 通讯员 陈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