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援藏医生李敏:愿青春无悔

发稿时间:2015-08-05 07:1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编者按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西藏自成立以来,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上阔步前进,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成就中有上千名援藏干部们的辛劳付出、牺牲奉献、守望担当……在此,本网特制作援藏干部系列励志人物访谈,讲述他们援藏的精彩故事,以纪念他们在西藏做出的贡献,弘扬他们“舍小我,成大我”的献身精神,宣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援藏干部系列励志人物访谈之②

  7月17日下午一点,我们在北京上地医院产科的医生办公室里见到了李敏,这时候距她结束援藏返回北京已近一年。

  接受采访之前,她刚刚做完了一台手术,在被问到是什么手术时,李敏说:“就是一场小手术,剖腹产,我们这里是产科嘛。”可就是这样的“小手术”,在她刚刚抵达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医院时,也是一场历史性的挑战。

  进医院先要建产房
  “我做了尼木县第一台手术”
  

  尼木县,位于拉萨市西南140公里,是拉萨地区文化经济相对落后的县。与李敏同批援藏的第七批援藏干部中有六人被派到了尼木县,其中医生占三人,只有李敏是妇产科医生。

  在李敏一行到来之前,由于县里没有血库,也没有过硬的儿科医生,软硬件都欠缺,县医院还从来没有做过一例剖宫产手术。

  李敏等人来到医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手术室,院长谭申权带他们去参观了手术室,还未拆封的医疗器械,过期的护理用品,让李敏非常头疼。哪些东西能用,哪些东西要添,她给出了一张单子。“我们从医院里找到了一袋包布,原以为能用,结果一看生产日期,上面写着1976年,我们当时就傻眼了。”

  她和同事们从拉萨和北京,托朋友、同事购买没有的器械,几乎是从零开始,装备了一个手术产房。

  

  尼木县医院住院部。李敏供图

  2013年11月25日,高原上的冬天格外寒冷,尼木县医院来了一位33岁的藏族产妇。她的预产期已过,但她腹中的孩子迟迟未能降生。经检查,这名产妇血压特别高,高压数值达到了180,尿蛋白(++),属高危产妇。这种情况下转院到拉萨,路上随时可能会出现危险。

  “用药两天以后血压下降仍不明显,若继续待产风险很大。我们就建议她做剖宫产手术,”李敏说,当时他们也在犹豫,毕竟在尼木还没有过剖宫产的先例。“医院也没有血库,我们的(援藏干部)领队问我‘你行吗?‘,我是仔细考虑了各方面的情况,加上孩子也不大,觉得可以做手术”,李敏讲道,最终,医疗队决定在县医院做第一例剖宫产手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还从临近县调来了两名援藏医生。

  一名藏族的麻醉师去说服家属,但家属一听是县里的第一例手术,也紧张了起来,刚开始不同意在手术单上签字。

  李敏只好亲自出马。她不懂藏语,但她突然发现产妇的脖子上挂着一个佛像,她就对着佛像做了一个手势,笑着说:“它能保佑你。”

  李敏感觉到病人一下就放松了。“她可能觉得这个大夫怎么用这种方式跟她沟通啊!”

  李敏对病人的家属说,你们再考虑考虑。我们不强求,尽管我们手术准备都做好了,但是,如果你们要求去拉萨做手术,我们也有专车送。

  “家属当时的答复是再考虑考虑,但过了不到10分钟,家长就过来说,‘我们签字吧。’”

  整个手术的过程非常顺利,但藏族的麻醉师和护士都非常紧张,这是他们第一次上手术台。

责任编辑:李延兵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