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支教:不一样的经历 有意义的人生

不一样的经历 有意义的人生

发稿时间:2015-05-07 00:00:00 来源: 大众日报 中国青年网

  “风行渐远,吹散风雨空山前。陈暮褪去,远离往事的喧嚣。苍墙课堂,朦胧犹见自己伫立在童年,宛如羞涩天真的笑脸……”这是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们常常唱起的一首歌。作为首批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志愿服务团队,这支支教团队自1999年起已派遣16支队伍共计171名志愿者奔赴山西、青海、新疆三地七个贫困学校开展支教工作。如今,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已经集结展开实习,几个月后,他们将奔赴新疆、赶赴山西,在那里执起教鞭、站上讲台,经历一段与大多数同龄人不同的人生。

  支教和想象的不一样

  在一些人眼中,支教是件“头脑一热就会做的事”。随便侃侃而谈上几节课,和孩子们做做游戏,感受一下山区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便能够顺利地完成。

  “那和你想象得绝对不一样。”曾在山西灵丘支教的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队员刘奇耀告诉记者。在这些“身份略有些特殊”的年轻老师们眼中,身处贫困地区,物质的贫乏倒在其次,所面临最难的工作往往是对学生思想和人格的完善,甚至连基本的学习习惯,都要花心思、下功夫帮他们养成。

  第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新疆队队长于新九告诉记者,“支教地一些孩子的学习习惯有时很让人着急。每天三个小时的晚自习,绝大多数班级都会有两名学生专门维持纪律,每四个班安排一名老师巡视,其主要任务也是维持秩序,但效果平平。”而为了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靠上辅导,跟进每一节晚自习,每一个方程式、每一篇课文都仔细讲授,力争讲解透彻。“可不少孩子们基础知识不足,彼此之间成绩差距比较大,我们也从自身找原因,不断摸索教学方法。”

  “不过,支教地的孩子真的很可爱。”刘奇耀现在回忆起来,脸上还挂着温暖的笑容。“起初接触时,总觉得他们话都不多,甚至显得有点木讷。但时间一长,就会发现孩子们是那样的纯朴。他们的方言让我理解起来很吃力,叫起一个来回答问题,好久才站定,与同桌微微相视就低头不语了。不过放了学,却总有学生轻轻敲开房门,不好意思地央求再给他们讲解作业题。而平日里,我们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学生们也心疼,甚至到结束教学返回学校,还能接到他们牵挂的电话……”

  公益之行一直在路上

  如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伊宁县二中的图书馆里,上架了2000册新书、好书,它们来自千里之外的山东大学,因为“薪书计划”,借由2014届毕业生的踊跃捐赠,来到了这里。

  而发起这项活动的,正是山东大学第十五届支教团。作为在新疆伊犁州州直地区的首支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们在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中学的图书馆虽然藏书量比较可观,但是存在老旧、重复、不适合高中生阅读等问题。于是队员们就萌发了要给伊宁二中图书馆募集新书籍的想法,即“薪书计划”公益项目——“薪书”与“新书”谐音,表明活动的目的是捐赠新书,与以往普通的旧书募捐相区别,同时又取“薪火相传”之意,意义在于通过一本本书把公益的火种从东部传递到西部,把知识的火种在二中学子中间代代传递。

  “想想当时,为了能找到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课外书,七个人对着电脑从早到晚地在网上对比搜索;为了能让‘薪书’计划尽快落实,沛沛和我坐着夜车赶赴乌鲁木齐一本一本地挑选;为了确保新书能顺利运到学校,忍痛放弃了一次精彩的旅行;为了让山大情怀和志愿精神通过一本本新书薪火相传,纪旸和我小心翼翼地在每本书上盖上自己设计的图章。现在看来,所有的努力都在这一刻变得有意义,看到学生对新书的认可和喜爱,看到二中的老师们精心的编排和温馨的提示,心里满是喜悦和感动!”新书上架那天,于新九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这样写。

  而这样的公益活动,支教团参与了太多——参与帮助贫困农民工家庭子女成立的“红领巾”爱心志愿者辅导班,晚上利用下班后的时间一对一辅导小学生,一周进行三次;启动“乡望”的送教下乡活动,利用本身所学习的专业,为孩子们带去英语、文学、科学、地理、历史、音乐、美术、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趣味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有启动的“飞翔的梦想课堂”项目,通过搭建远程网络平台,实现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与支教学校教学资源共享、教师远程培训交流、山东大学名师一堂课同步转播、山东大学志愿者与受援地学生一对一心理辅导四个目标……

  志愿服务播种光和热

  眼下,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经过层层的选拔和筛选已经成形,他们即将接过支教的接力棒,追寻与他们大多数同学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现在不是有个热词‘间隔年’(gap year),很多人都忙着找工作,我却想利用毕业后这段‘迷茫期’踏踏实实地做点事,一来回报社会,二来也可以更接地气地了解社会,让自己的阅历丰满起来。”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师蓉这样告诉记者。

  “选择支教,是为了圆我的教师梦。小时候经历过贫困,我深知在大山深处还有很多孩子都在渴望知识,期待去看一眼外面的世界,能在他们纯真的心灵里留下知识的痕迹,是我最美的中国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陈时光如是说。

  “因爱之名,以心践行”,山东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曾被誉为“大山深处的爱心接力”,先后获得“2005年度山东大学新闻人物群体”、“第九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2013年,其“飞翔的梦想课堂”项目获央视《社区英雄》栏目25万元公益资助。

  而支教团在学校里也形成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不少同学选择了捐赠衣物、假期支教等多种奉献爱心的方式,走近了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句支教团的口号内涵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深化,志愿服务的精神也正在该校青年中落地生根,播种下光和热。 (本报记者 田可新 实习生 何艳艳)

责任编辑:王秀丽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