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41°原始森林中的生态盆地,一呼一吸都跟随着自然的脉搏而四季分明。1756条水源地活泉活水灌溉着3万亩良田,肥沃的黑土地滋养着茁壮生长的稻米。地处东北新宾的万亩良田,承载起一个19岁少年的农业电商梦想。
4月的北京春光明媚,沿着地铁1号线一路向东,通惠河南岸的一幢楼房里,一个年轻人正和同事们整理着这几天的订单。直率、阳光的他跟同龄人一样有着95后的热情乐观。但是言谈间,直指要点,简明扼要,又透露出同龄人没有的成熟和理性。
去年12月,这个年轻人创立了北京野农优品电商平台,架起消费者与东北优质农产品的桥梁。他的目标,一是让好的农产品卖出好的价格,重塑中国农产品应有的价值。二是给消费者一个可靠的渠道,吃上放心的安全食品。他是勾英达,一个将农业、互联网完美结合的年轻创业者。
勾英达在工作中。勾英达供图
一个不太“合群”的少年
当同龄人还在大学课堂上昏昏欲睡,在寝室里打游戏而废寝忘食时,勾英达已经是一个有10年经验的创业者。他承认自己是一个非常拼命的人,每天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他来说已经算奢侈。“我就是爱折腾,每天都有很多挑战,我享受这个过程,不觉得是很痛苦的事情。”
学编程,初一开始自己运营网站,高二赚下人生的“第一桶金”。勾英达似乎总比同龄人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除了排得密密麻麻的时间表,勾英达觉得自己比同龄人更知道如何抓紧时间、利用时间。
在勾英达的寝室,一边是几位室友打游戏、语音聊天热火朝天,一边是勾英达与客户打电话、谈订单谈生意不亦乐乎。这样的场景几乎是常态。
虽然只有19岁,但是勾英达活出的经验值可能已经超过许多大学毕业几年的职场人。“创业的过程很艰辛,之前的经验对我现在、今后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都是相通的。做互联网电商平台,是一个商业模式,跟在这个平台上卖的是大米、小米还是其他东西,并没有关系。”
在互联网圈子里沉浸了10年,一个机缘巧合让勾英达将兴趣转向农业。
勾英达(左一)与同事们讨论工作。勾英达供图
创立野农优品 期待抚平中国农业的痛点
勾英达创立的野农优品是一个生态农产品的个性化众筹平台。他的思路清晰明了,希望运用一种众筹的概念,把土地当做商品众筹出去。消费者可以在这块土地上,个性化地要求签约农户种植自己需要的优质农产品,等成熟后由野农优品配送到家。
之所以选择这个模式,进入到一个自己之前并不熟悉的领域,勾英达说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农村的现状和农民的艰苦生活,让他反思中国农业目前的痛点。
“我们常看到新闻:某地农产品滞销没有人要。这中间是农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民盲目种植,不知道明年该种多少地,种些什么。只能根据去年的经验判断,这样常出现误判,导致滞销。而且,即使有大规模种植需求,农民也没有那么强的资金实力,小规模没有成体系的生产,有时候也造成资源配置的不协调。”
在勾英达看来,野农优品的模式,正是基于中国农业的这两个痛点来探索。给农民提供种植需求、种植资金,对接消费者,解决农产品销售渠道问题。
勾英达脑中构想的电商帝国,还远不止这些。他想把野农优品做成一个给年轻人提供机会、提供平台的地方。“农业改变需要青年人,需要企业家,需要整个社会资源。现在的中国农业缺少年轻人,一些年轻人希望到农村创业,我们欢迎他们加入我们的组织,将安全的农产品放到我们的平台上来销售。野农优品即使失败,也是一次伟大的尝试。”
勾英达(中)与创业团队一起讨论工作。勾英达供图
青年创业应是“热环境”下“冷思考”的尝试
今年3月,已经是中国政法大学大二学生的勾英达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休学,专心运营野农优品。他的父母很开明,支持他这个大胆的决定。勾英达却说:“自己的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年轻人,创业还是一件需要三思而后行的事情。”
在勾英达看来,年轻人创业已经俨然是一个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热点。勾英达也有不少同学想尝试创业,勾英达给出的建议是,99%的人都不要轻易尝试。“我敢创业,是因为从小自学编程,从初一开始就运营网站,也遇到很多贵人指点和帮助。如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在校大学生,没有一点积累,没有社会经验,仅凭一点创业的热情和想法,可能是非常难的事情。”
野农优品上线五个多月,销售额十几万,勾英达坦言这个成绩并不是特别好,自己也在反思、探索新的模式,更快地发展。在创业成为一种概念风靡的时候,勾英达的思考却很冷静。
“创业并不是一个实现财务自由很好的方法,抱着赚钱的想法去创业是一定会失败的。”勾英达认为,创业是一种兴趣、一种情怀,一种金钱之外的东西,一种不向平庸妥协的生活方式。
“我每天睡五个小时,在公司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实现价值。我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跟比我大二三十岁的人打交道。这些都是很难得的经历,我不觉得辛苦是难熬的事情,相反,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是很享受的。这是一种不向平庸妥协的生活。”勾英达最后说。(中国青年网记者 廖书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