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献爱心从“头”开始 85后小伙9年坚持爱心理发

85后小伙9年坚持“爱心理发”

发稿时间:2015-04-24 07:58:00 来源: 扬子晚报 中国青年网

罗亮给社区老人理发。

  每个月的8号,苏州工业园区朗科社区的居民总会看到一个背着工具箱的熟悉身影,他叫罗亮,是一个理发店的店长,身材壮硕,乍一眼看上去有点吓人,但老人们却都很喜欢他,亲切地叫他“小罗”。一直到今年的4月8日,他走进朗科社区进行“爱心理发”志愿活动已经整整一年了。一年前朗科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谭利莉找到罗亮的时候,她根本没想过这个小伙子会把“爱心理发”这个志愿活动坚持下来,但没想到的是,罗亮坚持了,并且风雨无阻,一年里持续为朗科社区居民理发累计150人次。

  九年前的一句“谢谢”

  让他铭记在心

  罗亮,1988年出生于安徽马鞍山一个贫困的家庭,小时候虽然家里很穷,但是罗亮爸爸却是村里面有名的正直、热心的人,村里面谁家有困难,罗亮爸爸只要帮得上忙都会搭把手。就这样,从小耳濡目染,罗亮也是古道热肠,性格开朗热情。高中毕业后,成绩不是太好的他决定外出打工缓解家庭的压力。2006年,罗亮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因为机缘巧合来到一家美发店当学徒,该美发店有“爱心理发”的公益项目。有一次美发店店长带着他们去了一家养老院给老人们理发,罗亮回忆的时候说道:我们当时都是学徒,手艺也不是太好,我记得有一个奶奶不知道是得了什么病,手不停的抖,我给她剪完头发,她颤颤巍巍地握住我的手说‘谢谢’。我进社区做‘爱心理发’已经9年了,其中点点滴滴的感动和收获数不胜数。这些我都铭记在心,并且是我坚持的动力。”

  作为一名从安徽马鞍山来上海打工的年轻小伙,在陌生的城市里打拼,这一声“谢谢”让“漂”在上海的罗亮倍感温暖,而这一声“谢谢”也让罗亮利用一技之长坚持“爱心理发”的公益路线。

  一年前来到苏州

  奉献爱心从“头”开始

  一年前,罗亮接受总公司的调配,来到苏州,担任一家分店的店长。在从上海到苏州的火车上,短短30分钟,罗亮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决定把上海分店的“爱心理发”项目坚持下去,不管苏州别的分店支不支持这个项目,至少在他自己负责的分店,他一定要让“爱心”持续下去。 罗亮起初来到苏州的时候,也有想过和养老院联系,但是离理发店较远,正当他犹豫之际,朗科社区居委会主任谭利莉来到了他的理发店想要洽谈“爱心商户”事项,两个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当即决定每个月的8号进社区,给社区老人小孩理发,每个人只收10块钱的辛苦费,而这10元爱心理发项目的所有收益都捐给苏州“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不知不觉,一年12个月过去了,罗亮的“爱心理发”12次走进社区,一次都未拉下,共为居民理发150余次。谭利莉还说到了一件事情:我们社区的“爱心理发”项目其实在罗店长之前就开始有了,我们当时联系了一家理发店,第一个月的时候来了,第二个月我们社区再联系的时候,就说很忙,没空,开始推脱,我之后再联系就直接回绝我了。说实话,我刚开始对罗亮真的没抱什么信心,觉得来个一两次就不来了。没想到已经坚持一年了。而且他还带着他的团队继续坚持下去。

  朗科社区2幢的居民黄淑琴,今年73岁,六年前在家突发脑溢血导致了半身瘫痪,只能坐轮椅出行,每次理发都要大动干戈,老人只有一个女儿,老伴儿也走了很多年,把老人从车上移上移下就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为此,老人只能忍着尽量不理发。因为不想给女儿增加负担。自从罗亮来到朗科社区之后,黄阿姨理发就变得很方便,家人推着轮椅在居委会就能理发。黄阿姨每次理完发都一个劲的夸罗亮:手艺好,心眼更好!

  罗亮除了参与“爱心理发”,对社区其他志愿服务项目也很感兴趣,多次和谭利莉提及想要成为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更多的公益项目,而“爱心理发”项目,他也会像经营自己的理发事业一样,会继续长长久久的坚持下去,为社区的老年居民、行动不便的居民送上家门口的贴心服务。

  通讯员 吴欢

责任编辑:王秀丽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