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记录下的候鸟翱翔瞬间
王建民救助受伤的东方白鹳
“200多只东方白鹳在北大港湿地万亩鱼塘闪着银色波光的水面上飞翔、觅食,天地间在一刹那仿佛只有这些美丽的生灵和自己为伍,耳边只有鸟叫声,就像天籁之音一样好听,这种感觉,太幸福了!”在简单甚至略显凌乱的工作室内,王建民双眼闪着亮光,给记者描述了这个让自己颇为难忘的“与鸟共舞”时刻。
56岁,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王建民选择将自己的生活与一个个美丽的飞羽精灵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它们巡视守候,为它们救助养伤,更为它们日益恶劣的生存环境奔走呼吁。十余年的爱鸟护鸟之旅,关注环境之路,荆棘满地却又收获颇丰,曲折难行却又屡现惊喜。一路走来,虽然艰难却始终初心不改,“做了就会不一样,就会有改变”,王建民如是说。
候鸟属于全世界 保护它们是种责任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彼时的王建民还是一个6、7岁的小孩,干净、美丽又充满生机的环境给他留下了金色的童年回忆。“扎到清亮的蓟运河中游泳,在水中睁开眼睛看四周,可以看到长长的鱼就在你身边游来游去。”“用电棒照射一下屋后的小河沟,一会儿就会爬过来很多小紫蟹,将这些拿回家煮食,美味!”除了银鱼紫蟹的美食,郁郁葱葱的古树、无处不在的布谷鸟也成为王建民童年的珍贵回忆。
2000年前后,已经成为摄影师的王建民发现,周围的环境开始变差了——“蓟运河不再有人游泳,周边的芦苇也开始死了,紫蟹更是没了踪影……”王建民说。改变不止如此,让他更为揪心的是,童年中无处不在的鸟儿也开始消失不见了。
“从2000年起,我开始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并用摄影的方式去记录下来。”王建民说。到了2004年左右,湿地和候鸟进入了他的视野,从此,爱鸟护鸟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天津是千百年来的“鸟道咽喉”,是东亚到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途中的必经之路。天津海岸线食物丰足的潮间带,是候鸟栖息的理想场所。“每年从天津过境的候鸟有几百万只,记载的候鸟种类达到400余种。”王建民说,“我觉得去救助、保护这些候鸟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一种责任,因为候鸟是属于全世界的。虽然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是做了一定会不一样,就会有改变,这就足够了。”
渐成资深志愿者 救助遗鸥东方白鹳
吃着一块钱的大饼卷着5块钱的酱肉,和志愿者朋友在北大港湿地巡视候鸟、摄影、海聊,是王建民最惬意的事。对于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王建民对有关候鸟的大事小情却格外的上心和舍得,甚至年收入的七八成就花在了上面。为了能够有大量时间和鸟为伍,曾经作为摄影公司“王老板”的他毅然结束生意,成了一名自由摄影师,对于他来说,这个给他充裕自由时间的工作只是赖以谋生的“副业”,他的“主业”只能和鸟这一美丽的生灵联系到一起。王建民渐渐成为天津最资深的护鸟志愿者,成了志愿者圈中的“主心骨”,数年间,他亲历了几乎所有天津候鸟“大事记”,留下了悲喜交织的记忆。
2012年,王建民和他的志愿者朋友们曾拼尽全力救护东方白鹳,最终挽救了13只东方白鹳的性命。
2014年,在王建民的建议和帮助下,众多志愿者在天津周边区域开始清除鸟网,并印发传单到鸟市宣传,帮助无数鸟逃脱被捕杀的命运。
今年3月,一只世界濒危保护动物——遗鸥被救治成功并在中新生态城南湾“归家”。这也是我国首例遗鸥救助事例。
同样是在今年,两只鸟中“熊猫”——东方白鹳也在受到照顾恢复健康后在北大港湿地被放飞。鲜为人知的是,在其中一只东方白鹳喜获新生的背后,王建民差点牺牲一只眼睛。
一名志愿者从北大港湿地的水草中抱出血淋淋的东方白鹳,王建民打算对它进行固定包扎,没想到烦躁的小家伙突然翻了脸,挣脱布条,将十几厘米的锋利鸟嘴伸向了王建民的左眼。随着眼镜的滑落,王建民瞬间感到一阵剧痛。强忍着疼痛为东方白鹳包扎后,王建民渐渐觉出眼睛的不对劲。“你眼睛出血了!”其他志愿者惊叫起来。“能够感到血从脸上流下来了,慢慢的这只眼睛就看不见了。”其他志愿者都忧心忡忡,王建民却没有感到过多的恐惧。“说真的,没感到太害怕,心中还安慰自己,留一只眼睛还是可以摄影、可以拍鸟。”幸运的是,眼白受伤的王建民在手术后恢复了健康。
救护候鸟时的辛苦危险王建民不在乎,面对不理解的声音他也学着淡然处之。“被很多人骂过神经病,甚至还被人当面用恶劣的脏话骂过。”王建民说,“遇到这些事,我会想马上就可以看到候鸟了,可以守着它们,保护它们了,我不委屈。”
保护一片栖息地 能拯救无数候鸟
“救助一只候鸟可以让它活命,但是如果能够保护住一片栖息地,就可以拯救无数候鸟的性命。”曾经从事过7年规划工作的王建民常常会对改善候鸟栖息地环境有着更深入的思考。虽然力量微薄难以改变很多既成事实,但是他和他的伙伴们也创造了很多不小的“奇迹”。
2013年11月,来到北大港湿地的500余只东方白鹳遇到了难题。原本主要的“食物库”——万亩鱼塘水位大幅上涨,偏高的水位已不适合东方白鹳栖息觅食,饿极了的东方白鹳纷纷飞向一家私人鱼塘大饱口福。看到几百只东方白鹳天天在自家鱼塘吃食,鱼塘老板朱先生有点坐不住了,虽然不敢伤害东方白鹳,但还是准备放鞭炮吓走这些不速之客。“当时我们天天有志愿者盯着东方白鹳,看到这个情况就只能和老板商量了。”王建民说,当时好话说了一箩筐,几乎磨破了嘴皮。考虑到这些东方白鹳确实吃了很多鱼,十几名志愿者打算自掏腰包给朱老板补偿。“当时一共凑了1万元给鱼塘老板,就说让东方白鹳能够再多吃一点鱼。”深受感动的朱老板打消了吓鸟的计划,东方白鹳在迁徙之前得到了很好的饮食供应。
“也许是吃得好吧,2014年创纪录地来了900多只东方白鹳,估计都奔着鱼来了。”王建民笑言,在志愿者的工作下,朱老板的鱼塘还是对东方白鹳们敞开供应。“到了出鱼结束的时候,我和其他志愿者又打起了鱼塘小鱼的主意。”王建民说,鱼塘中的小鲫鱼卖不上价格,但是如果买下来投入万亩鱼塘中,第二年春天就可能长得很好,成为候鸟的食粮。打定了主意,几名志愿者又凑了4500元交给朱老板。王建民和其他志愿者看着大约2400斤满满两车鱼欣喜不已,朱老板的一句话更是让他们十分感动。“朱老板当时说,再装这么一车鱼,算我送给候鸟的,我也当一次志愿者!”王建民笑着说,“做了真的不一样,当把三车鱼放到万亩鱼塘后,想到明年东方白鹳和其他候鸟有吃的了,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吗?”
邀集专家为候鸟环境“会诊”、奔走呼吁为遗鸥留下最后一片生存沃土、甚至期待能够借助企业的力量在新区建设一个“候鸟公园”……在王建民看来,他的理想很大也很小,他既会抓紧每一个机会去救助任何一只普通的候鸟,更想汇集所有的力量去为候鸟拥有更好的生存空间而发声战斗。
“我们这一代人会消失,但是生态环境会留下来,这是子孙的财富,他们需要看到鸟,需要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我们能够为后人留下的最好的财富。”在工作室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幅照片,蔚蓝的水面上,数不清的反嘴鹬翻飞翱翔,看着它们,王建民认真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