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江苏理科状元吴呈杰:我的青春我的记者梦

发稿时间:2016-01-07 07:1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网

  不久之后,谢宇程阳见到了一条让他“一瞬间非常感慨”的朋友圈:“三个人六目相对想了整整三个小时,只为确定5个小标题”。

  吴呈杰就是那三个人之一。他被谢宇程阳描述为“可爱、实诚、憨厚”,在另一位学新闻的同学眼中最大的特点则是“每天琢磨的事都是新闻”;这个在小升初的时候因为太害羞而没能通过重点中学面试的96年生人,如今常常会花上一两个月去做一篇报道,不断跟陌生人聊天。

  尽管如此,直到几个月前,他才真正下决心要朝着新闻行业发展。

  他说自己想到了高中文理分科的时候——他的文科理科成绩都好,长辈告诉他,如果选理科,以后就业面会更广。

  “但只有我自己明白:理科学得好,是因为我下工夫,文科学得好,是因为我有天赋。”

  到了大学里再回望往事,他开始觉得:自己是不是一步步都走得“太正统”了?

  他最终成了一省的理科状元,即便如此,他还是在新闻报道中找到了最大的“成功感”。

  他去采写了校园一些边缘群体的报道,报道阅读量突破了10万。北大的流浪猫不幸去世,他不满足于像“官方色彩浓厚”的校媒那样写点“号召保护小动物”的报道,反倒想探究动物保护的困局,结果被流浪猫保护协会的采访对象给赶了出去。

  他与同学一块儿尝试过许多选题:北大的学生诗人,工人诗人,大学里的基督教群体……然而每每因为题材“太超前”而被老师的劝阻。

  他发现学校更偏爱报道师生中的好人好事。这让吴呈杰感到有点忧心:很多不那么好听的报道与学生利益更有关系,我们的报道是为了学校好。

  当谢宇程阳离开校媒的时候,他把主编的职位交给了吴呈杰。

  “北大有很多同学都有非常好的家庭背景,一路走来非常顺畅,而吴呈杰完全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到今天。在我看来,他双脚虽然沾着泥土,从外表上来看略显稚嫩,但他的脚步是坚实的。”

  大众印象里有一个“因为‘良心记者’劝说而放弃了新闻学的高考状元”;很少有人注意到,在2014年夏天的喧嚣过后,还没上大学的吴呈杰在微博上转发了一段话:新闻是一条注定要长跑的路,一朝一夕不足以改变这个世界;要相信新闻依然有助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你会是千万推动者中的一员。在中国新闻的历史中,有千千万万名记者奔跑在这条没有终点的路上。

  “我也许当两年记者就熬不下去了呢?”现在谈起未来,这个19岁的青年也并不肯定,但很快又自言自语:“应该不会吧?只要饿不死,我都会写下去的。”

责任编辑:李彦龙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