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7日,阎肃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80周年青少年文艺汇演活动时致辞。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拓 摄
此时此刻,一位躺在医院病床上、自称“80后”的85岁老人,正牵动着全军、甚至全国热爱他作品的千万人的心。
今年9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圆满结束。担任首席策划和顾问的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阎肃,却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住进了医院,至今已昏迷了60多天。
在许多空军官兵的心中,阎肃就是他们的男神。自从1950年正式加入西南青年文工队至今,阎肃已经创作了1000多件文艺作品。一首《我爱祖国的蓝天》,至今仍然是空军部队中拥有“粉丝”最多、被传唱最广的歌曲。
加入青年文工队被“瞧不起”
1930年5月9日,阎肃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0岁时,他跟随父母远离家乡,来到了巴蜀之地。在解放前,阎肃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随后他又考上了重庆大学的工商管理系。
1950年,阎肃作为学校大专部文艺部的副部长,参加了由当时的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南工作委员会举办的夏季暑期学院活动。阎肃回忆说:“说相声、演戏、唱歌,就在这座古城中,我度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暑假。”
也正是因为看到阎肃在文艺工作方面的能力,委员会的一个领导对他说:“你不要念书了,我们要成立一个青年艺术工作队。”阎肃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因为他觉得“自己正要为新中国干点事儿”。就这样,大学还没读完,阎肃就在1950年的9月加入了西南工作委员会成立的青年文艺工作队。
阎肃说:“当时,我所有的同学都瞧不起我。”
其实就算现在看来,阎肃做出的选择也是特立独行的。他的同学有的考上了北大清华,有的留学捷克、前苏联。甚至,就连已经和阎肃订婚的初恋情人,也因为这件事和他分手了。
2006年2月19日,阎肃在空军院士晚会上朗诵诗歌。图片来源:新华社
根本没想过今后会搞创作
阎肃说,在青年艺术工作队期间,自己跑遍了山城重庆的大街小巷。后来,组织在青年艺术工作队的基础上成立了青年文工团。在团里,阎肃拉过大幕、干过舞台照明,唱过合唱还跳过集体舞。但是阎肃如今还觉得,就算是拉大幕也要把它拉好。
在那个阶段,阎肃为了完成“到处去做宣传工作”的任务,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见过城里人、农村人;国民党的兵,甚至特务;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普通干部,还有乡下集市上的普通老百姓”。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经历,才为阎肃日后的一系列创作打下了基础。
1953年,整个西南青年文工团都到部队当了兵。阎肃的军旅生涯也从此开始。
直到1960年前后,因为作品经常受到表扬,阎肃在创作方面的才能被部队的领导注意到了。突然有一天,领导把他叫住说:“我们考虑再三,你去搞创作吧!”
可没想到阎肃直接表示,不干!因为他觉得,自己业余写着玩还挺好,写好了有表扬,写不成了也没人打屁股,多自由。
但最终,阎肃还是服从了命令。部队领导为了让阎肃深入生活,就把他派到了部队基层去。就这样,阎肃真正成为了军营一兵。
在广州沙皮的空军部队里,阎肃与战士们一起打背包、种蔬菜、学技术。很快,他就“忘掉自己是从文工团来的身份了”。
住进渣滓洞成就经典《江姐》
1962年,小说《红岩》出版。那时,阎肃正身在空政文工团创作室。因为自小就有在重庆生活的经历,阎肃很快就被小说和其中的人物深深吸引。
阎肃觉得,自己一定要把江姐这样的民族英雄搬到舞台上。那是阎肃和妻子李文辉在结婚后休的第一个探亲假。整整18天,阎肃足不出户,就在一间不足9平米的小屋里奋笔疾书。
后来,为了让了歌剧《江姐》更加真实,阎肃毅然住进渣滓洞,进行了长达七天七夜的体验。在那期间,阎肃一直带着沉重的脚镣生活,吃的是牢饭,睡的是草垫。阎肃曾经告诉儿子阎宇:“老虎凳绑瓷实了以后,往上提一块板就疼得要命。”
经过两年多的反复修改,歌剧《江姐》于1964年9月正式公演,目前已经5次复排,全国演出1000多场。
首演之后,全中国都刮起了《江姐》旋风,人们嘴里唱的,心里想的,甚至穿衣打扮都在学习舞台上的英雄江姐。
阎肃在空军部队采访创作,受到飞行员和专机服务人员的热烈欢迎。图片来源:新华网
一辈子为党而歌
阎肃说:“我这一辈子得到的奖状、荣誉其实也真不少。但是‘优秀共产党员’这个荣誉最让我觉得应该珍惜和欣慰”。
阎肃的创作生涯,是与党、与国家的命运和发展紧紧连在一起的。
1958年,受到部队一位机电师的启发,阎肃连夜在被窝里创作出了《我爱祖国的蓝天》;1984年,受到《西游记》剧组的邀请,阎肃以一首《敢为路在何方》火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1987年,听到社会上对部队官兵的不正确看法,阎肃创作了《军营男子汉》并很快唱响全军……
建党70周年,阎肃受命创作歌剧《党的女儿》,连续工作18昼夜,完成整部戏的创作排练;国庆60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创作中,已经79岁高龄的阎肃受聘担任文学部主任。65年来,阎肃创作了1000多件文艺作品,获得100多项国家军队大奖、参与策划了100多场重大文艺活动。
阎肃曾说,作品的质量,要经得住历史老人、时间老人的检验,“留住就是好”。
阎肃原本叫阎志扬,他因为在年轻时被批评“不够严肃”,所以才改了名字。如今,虽然大多时候阎肃都被人称作“老顽童”,但他对于那些不严肃的影视作品,却异常严厉。他曾说,对那些只为了挣钱,什么历史客观事实都不顾的影视作品,自己“深恶痛绝”。
在这次昏迷前,阎宇曾经问父亲,有没有想干但没干过的事情。阎肃告诉儿子,没有,因为“我从来没有过自己想干什么,全是组织的事”。
就在不久前,“一片丹心向阳开--阎肃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蒋大为、蔡国庆、孙丽英、张也、金曼、刘和刚、雷佳等许多阎肃的好友和学生都出现在了舞台上。音乐会最后,所有歌手和全场观众一起唱响了阎肃的经典作品《红梅赞》,为的就是给那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带去更多力量,希望他能尽早醒来,回到他热爱的事业中,也回到喜爱他的观众身边。(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