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残疾教师独守深山执教36年 无一名村童辍学

发稿时间:2015-04-15 15:00:30 来源: 羊城晚报  中国青年网

陈超新独自一人在深山村小三尺讲台执教了36年

  深山浓雾重重,在拖着残疾的左腿行走6公里后,61岁的陈超新第一次以访客身份回到了自己执教36年的新龙小学威武冲分校。从1979年回村执教,到2014年退休,这位身高只有1.5米,体重不足百斤的残疾教师在深山独自守护了村小近36年。36年里,他一人身兼数职,送出了1000多名学有所成的村里娃,先后获得了“高州模范教师”、“全国模范教师”、“2014广东好人”、“2015中国好人榜候选人”等荣誉。

  1

  拖着病腿走村募捐建校舍

  1979年,成绩优秀的陈超新高中毕业后回到村里担任威武冲分校的民办教师。“其实,我当初的理想并不是当老师,而是要做一名行千里路的记者,但身有残疾只能中途放弃。”陈超新所说的残疾是指初中时左腿患骨髓炎后而落下的行动不便。不过,即使放弃了需不断奔波的记者梦,在深山育人的陈超新每天要在6公里的崎岖山道上来回,奔波早已远超千里。

  “这里条件太艰苦,没有教师愿意来。”地处高州古丁、大坡、平山三镇交汇深山处的威武冲分校,要为7个自然村的儿童提供教学服务,但学校简陋得让人难以接受。“说是学校,其实就是几间摇摇欲坠的泥砖瓦房,连厕所都没有,更谈不上教学设备了。”为了改变校舍环境,陈超新什么都是一肩挑——瓦面破烂,自己修整;课桌坏了,自己修补;床板欠缺,自己刨锯;没有厕所,自己搭建;没有教学工具,自己从深山中取材……

  1996年,陈超新发起了重建校舍的倡议。没有打印机,他用复写纸写了一百多份建校倡议书,拖着残疾的左腿走村入户发动集资捐助。功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在陈超新的大力推动下,一层有两个教室、一间厕所的学校终于建成使用。“不用再为孩子们的安全担惊受怕了!”望着自至今仍完好无缺的教室,陈超新坦言这是他这辈子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2

  箩筐扁担挑教科书作业本

  作为威武冲分校唯一的老师,从教36年的陈超新一直身兼“老师”、“辅导员”、“校长”、“保姆”等数个职位。不过,即使是这样,他也未曾缺过一节课。

  事实上,威武冲分校离总校有6公里泥路,每到开学,“校长”身份的陈超新就要用箩筐扁担到校本部挑回学生所需的教科书和作业本。几十斤重担对于四肢健全的男子汉来说还算简单,但对于陈超新而言却是举步维艰。大山深处的天气说变就变,一年初秋,陈超新挑书到半路时不仅被突来的滂沱大雨淋透了衣服,学生的书本也脏到无法再用。“没办法,只好先晒三天,然后将就着用。”

  退休前一年,由于没有教师愿意入村执教,年近六旬的陈超新只能继续去总校搬运学生的书本字簿。不过,他在搭乘摩托返校途中不慎被车后的排气管烫伤右脚板,至今尚未痊愈。陈超新说,与以前相比,如今走路更艰难了。“腿只要稍微用力,伤口就还会隐隐作痛。”

  威武冲分校的孩子并不多,在校生最多时也只有45人,所以学校只能实行复式教学,多则3个班,少则2个班。为了让孩子们上好课,多科全能老师陈超新只能采取“一休、二读、三讲”(一年级自修,2年级读书,三年级上课)的教学方式,即使是这样,他一天的工作时间也在15个小时以上。“哪怕生病了,也不能请假休息,不然赶不上总校进度。”

  “陈老师虽然严格,但并不严厉,他上课和下课完全是两个样子。”学生陈珍玲虽早已为人父母,但一谈起启蒙老师还是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要去爬山玩,老师不但不罚,还会跟着我们一起去;我们好奇1000米到底有多长,老师就直接带着我们去山路上测量……”

责任编辑:刘洪侠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