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夫妻教师35年坚守山区村小 铺就山里娃求学路

夫妻教师35年坚守山区村小

发稿时间:2015-06-16 07:41:31 来源: 中国文明网 中国青年网

  四川通江县东北部,一条碎石公路蜿蜒通向崇山峻岭间的火天岗村。1980年和1988年,张兴琼和廖占富先后留在了火天岗村小,在这个海拔近1500米的小山村坚守着闻名乡里的“夫妻小学”,铺就了山里娃的求学路。2009年,廖占富调往另一所乡村小学,从此,夫妻二人隔山相望,各自撑起了一所学校。两个山头,两所小学,之间是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夫妻二人用自己的分离和坚守,守住了大巴山深处孩子的未来。2015年3月,他们荣登“中国好人榜”。当在教室外远眺山岗思念妻子的时候,四川大巴山的山村教师廖占富就会想起余光中《乡愁》里的名句: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3月,大巴山最美丽的季节。油菜花绚烂,山林披绿。一位妇女在羊肠小道上匆匆行走,她是四川通江县火天岗村小学唯一的代课老师张兴琼,从张兴琼家到学校,要翻过三四道山梁,走50分钟。从18岁当代课老师起,她已在这条路上走了35年。27年前,廖占富也来到这所小学当代课老师。1992年,为了山里的孩子们,两人在村民的撮合下结婚了,火天岗村小学成了“夫妻小学”。6年前,廖占富公考成公办教师,被调往山那头的另一所乡村小学。从此两人隔山相望,各自承担起一所学校的全部教学任务。每当感到孤单的时候,他们会站在教室外的柳树下,远眺苍茫的大巴山。山的那一端,是他们彼此思念的亲人。

  两个山头,两所小学,之间是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夫妻二人一人守住一所小学,隔山相望,一周见一面,他们用自己的分离和坚守,守住了大巴山深处孩子的未来。

  1980年,张兴琼高中毕业。在四川巴中市通江县火天岗村,她是唯一念过高中的女生。几乎所有的村民都认为她会走出这个贫困闭塞的山村,但时任村支书的父亲说了一句话:“咱村的小学实在没有老师愿意来了,你去吧。”为此她留了下来,“村里太穷,读书人太少了。我不去,可能就真的没人去了。”

  1988年,高考失利的廖占富为圆三尺讲台梦,怀揣着自己的理想跋涉了4个小时,来到了海拔1000多米的火天岗小学,那儿山高路陡,沟深水急,住居分散,四间土木结构的教室十分简陋,操场野草丛生,坑洼不平,不通水不通电。艰苦的条件、繁重的教学任务……他因为热爱并不感觉辛苦。这时,在这所偏远的学校里,女青年张兴琼老师已经代了8年课。

  张兴琼在精心施教。图片来源:四川文明网

  廖占富和学生们玩游戏。 图片来源:四川文明网

  那时,火天岗村小有4名老师,已有8年教龄的张兴琼担任学校负责人。对于这位大姐姐,廖占富既敬重又钦佩,经常向她讨教。山里的条件太差,后来,其他两位老师相继离开了。

  一天晚上,张兴琼的父亲来到廖占富的住处。

  “现在,学校就剩你和我闺女了,要是你们走了,娃娃们去哪里念书呢……”

  “干脆你们结婚吧!”老人冷不丁一句话,让廖占富愣住了。他知道,老人这样做是为了“拴”住他俩。可是一想到年龄,他犹豫起来。

  “小廖呀,你如果不和张老师结婚,她就要去外面工作了。为了这些娃娃们,你就同意吧!”村民们轮番劝说廖占富。终于,他同意了。

  可张兴琼对这桩婚事也坚决不同意,她向往着外面的世界。但是,这次她依然没有拗过父亲。

  1992年,两人结婚。从此,火天岗村小成了远近闻名的“夫妻小学”。

  8岁的差距并未成为感情鸿沟。私下里,张兴琼依然称呼丈夫“小伙子”,廖占富也称妻子“琼姐”。上学放学的路上,两人还会偷偷牵牵手。

  在当地,很多学生的父母都去外地打工,加上学校离家远,廖占富和张兴琼又当老师又当爸妈,在教学之余,还要照顾孩子们的生活。火天岗村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廖占富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有指甲剪、梳子、剃头刀、宝宝霜……孩子的指甲长了,马上给他们剪剪,头发长了,就给他们理理。因为环境条件限制,平日里他们必须预备一些应急药。如有学生伤风头痛、腹泻、划伤等,他们就先做应急处理,再送往就近医疗点。幼儿班的小朋友不小心弄脏衣服或尿了裤子是经常发生的事,廖老师总是马上给他们换洗。结婚后的二十多年中,廖占富夫妻俩洗烂了五个搓衣板。

  孩子居住十分分散,他们每天除了上课还要负责给孩子们煮午饭,烧开水。学校离家很远,没有菜,夫妻俩把校园地开垦出来,种上白菜、葱苗等蔬菜,附近的家长也时常赶来帮忙。这样,孩子们时时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

  安全上,他们也从不敢懈怠。特别是恶劣天气,遇上山洪暴发,夫妻俩便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安置到附近的村民家中,然后一个一个地往家送。有时,把所有的孩子送回家,已是深夜,他们才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家。

  廖占富与妻子送学生回家。 图片来源:四川文明网

  张兴琼老师为幼小的孩子夹菜。 图片来源:四川文明网

  因为廖占富的严慈相济和张兴琼的疼爱有加,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廖爸爸”、“张妈妈”。

  夫妻俩的生活像一座古老的钟,每天的弦都绷得紧紧的:他们每天早晨5点多就起床,一起料理完家务。7点钟,两人带着附近的几个学生走四五十分钟赶到学校。上完上午的四节课,课间休息时间他们还得动手给学生蒸饭、烧菜。吃完午饭,他们就抓紧时间备课、改作业,改不完的就得背回家。实在累了,他们就趴在教桌上睡几分钟,下午5点钟左右放学,他们再领着学生往回赶。到家后,他们抓紧时间干一些简单的农活,直到天黑。吃过晚饭,他们再准备第二天的课……就这样,寒暑往来,周而复始,夫妻俩一直这样坚持着。直到2009年,廖占福调到了山的那一边,与妻子各自撑起一所学校。

责任编辑:刘洪侠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