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退伍战士改名换姓 47年替牺牲战友尽孝

退伍战士47年替牺牲战友尽孝

发稿时间:2015-05-30 09:24: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您没了儿子,我就是您的儿子!”为了这一句承诺,47年前的冬天,一位24岁的福建籍士兵退伍后来到江西省吉安县,将自己的户口迁入永和镇,改名换姓,认牺牲战友的妈妈为母,并像亲生儿子一样侍奉至老人故去。虽然战友母亲早已不在人世,但退伍兵却从此扎根战友家乡的土地,不曾离开,一诺大半生。

  他叫蒋新东,原名萧昌永。是什么让他信守了当初的承诺,又是什么让他无怨无悔在异乡一呆就是半个世纪,他身上到底都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年轻时的蒋新东风华正茂。图片来源:中国吉安网

  1.一位远去的英雄:素未谋面的战友为救他人牺牲

  雷锋、王杰、欧阳海……这些名字对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们来说耳熟能详。在那个特殊年代的精神感召下,涌现出一大批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甚至付出生命的英雄人物,福州军区某部的蒋新苟便是他们中间的一员。1966年8月13日,吉安小伙蒋新苟所在的驻平潭岛某连队进行手榴弹投掷训练时,一枚手榴弹意外落在了战士们所在的战壕里。危急时刻,蒋新苟扑在了冒烟的手榴弹上,掩护了战友,自己却壮烈牺牲。

  福建省某集团军在当年举行的第二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号召全军向蒋新苟学习。大会召开之际,军队请来了蒋新苟66岁的母亲曾喜秀。在英雄故事的感召下,满腔热忱的年轻战士们对曾喜秀说:“蒋妈妈,我们都是阶级弟兄,您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以后我们都是您的儿子。”

蒋新苟烈士图册。图片来源:中国江西网。

  1966年底,曾喜秀回到了吉安县永和镇的家乡。福建的战士们给她写来信件,继续挂念着这位老人。1968年,一位年轻的士兵从福建来到吉安,将户口迁入永和镇,认曾喜秀为母亲,开始像亲生儿子一样侍奉她。

  他就是萧昌永。而其实蒋新苟烈士生前与萧昌永并不认识,他们只是同在一个部队当兵,萧昌永比烈士晚半年入伍。

  2.一个家庭的义子:异乡变故乡 像儿子一样照顾战友母亲

  1944年,萧昌永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的父亲是老地下党员,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母亲常常给他讲父亲做地下党时的故事,也教给他爱人的道理。8岁时的一个雪夜,母亲带着他给邻居孤寡老太太送火笼与稀饭的场景,一直留在他心底。

  1963年,在父亲的支持下,萧昌永参军了。1966年,萧昌永作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被选中参加集团军代表大会,在会场,他第一次遇到了蒋妈妈曾喜秀。

  萧昌永被首长点名去陪同安慰蒋妈妈。看着泪流不断的烈士母亲,他与许多被蒋新苟事迹感动的年轻战士一样,说着安慰的话。然而悲伤的蒋妈妈对他说:“你们的话都很好,但自己的儿子和人家的儿子,毕竟是不一样的。”闻听此言,22岁的萧昌永心中怦然一动,这句话也让他思考了很久。

  大会结束时,他将大会所发印有毛主席语录的纪念册赠送给蒋妈妈,并在扉页写下“呈给英雄的妈妈,您的儿子——蒋新东”。“蒋新东”这个名字是他临时取的,取了烈士姓名中的两个字,另外增添了一个字。“蒋新苟是我的战友、兄弟,我希望蒋妈妈把我当儿子一样。”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个名字,竟然此后一直伴随着他。

  蒋妈妈离开部队时,军首长了解到萧昌永改名赠物的事,便对他说:“你就做这位蒋妈妈的干儿子,以后常给她写写信,怎么样?”萧昌永答应了。他开始用“蒋新东”这个名字给老人写信、寄款,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对老人嘘寒问暖,诉说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

责任编辑:刘洪侠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