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杨光明的驻村“三部曲”

发稿时间:2015-04-24 16:32:00 来源: 贵州日报 中国青年网

  4月22日,雨,淅淅沥沥。织金县驻村干部杨光明打着伞,穿着雨鞋,走在一条又窄又泥泞的村道上,一边走,一边拿着驻村笔记对应查看,身后留下一深一浅两排脚印。

  记者叫住了杨光明,聊起驻村经验。杨光明说,驻村岁月就是一首曲子,曲名叫做:全力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刚开始,不仅别人有质疑,我自己也在担心,我能为村里做些什么?”从最开始的怀疑,到如今的语气笃定,2年多的驻村经验,让杨光明比别人多了一份自信,也更了解基层百姓的心声。

  第一部:问诊民事

  2013年3月,随着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展开,原本已到退休年龄的织金县检察院监察室主任杨光明,出乎众人意料地,一头扎进后寨乡大炉塘村,开始了驻村生活。

  “到乡里报到的第一天,乡党委书记说我来得正好,村里的群众都在等着我。”从未踏及大炉塘的杨光明,听了这话很纳闷。原来,这个“驻村新人”正好赶上了矿群矛盾纠纷,40多名群众聚在马家田煤矿讨说法。

  “如果你在一个月之内不能给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就收拾包袱走人。”“什么驻村干部,看他西装革履的样子,一看就和我们打不到堆,无非是来混日子而已……”当乡干部把杨光明介绍给煤矿负责人和村干部时,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面对质疑,杨光明决定与村民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于是他立刻召集村民开个小会。

  不等杨光明坐下,各种各样的问题铺天盖地迎面而来。杨光明默默地把村民们说的一一记在本上,记在心里。

  那一夜,杨光明彻夜未眠,工作了30多年,他从未遇到过如此棘手的事情。

  杨光明暗自思索:农村问题纷繁复杂,关键要沉下身子,才能找到化解矛盾纠纷的良方。第二天一清早,杨光明就开始走村串户,走访村里有威望的老人、老共产党员、资深村干部及部分群众。翻开他的驻村日记,记者看到,仅当天的记录,就有20多户30多人。

  经过不懈努力,杨光明找到了纠纷的死结——失地村民的生活问题。终日奔波于矿区与群众之间,走访、交流、开会,努力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杨光明相信:“冤家宜解不宜结”。

  通过多次协调,马家田煤矿答应帮助解决100余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并投资80万元修建污水处理厂,控制环境污染。

  “以前要在矿上上班根本不可能,现在我在矿上做机电工,每个能9000左右块钱。”村民王国军这样夸赞现在的生活。

  村支书高刚有着深刻体会:“从厌恶到支持。自从杨支书解决矿群纠纷后,和以前相比,村里开展各项工作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部:把脉村务

  逐渐度过“适应期”后,杨光明认识到,赢得群众信任是第一步,带领大家致富才是当务之急。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摸底调查,杨光明基本摸清了大炉塘村的村情。“既然找到了制约发展的瓶颈,就要想方设法打破它。”

  说干就干。杨光明随即组织村干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大炉塘村的发展规划。

  2013年4月,正是播种的最佳时节,部分村民却在为选购玉米种子发愁,因为往年所播的玉米种产量很不乐观。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杨光明就把县里农科所的技术员邀请到大炉塘,一番实地调研后,技术员带来了好消息:杂交玉米能够助农增产。经过积极奔走,杨光明协调到县检察院的3万元帮扶资金,为村里购买了种植面积达200亩的优质杂交玉米种“顺举7号”试种。

  秋天一算账,大炉塘村的玉米每亩增产150公斤。看着村民们都在忙着秋收,杨光明满脸欣慰。与刚进村相比,杨光明变黑变瘦了,可村民个个认识他,一见面,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工作局面终于打开了。”杨光明觉得自己前所未有的充实。

  “光种包谷不行,”根据大炉塘村的地理优势,杨光明打起了特色种养殖业的主意。在他的带领下,大炉塘村先后成立小康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忠虎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了苦金盆、独角莲、党参等中草药,养起了黑山羊。

  不仅如此,杨光明看到煤矿运输的这块“肥肉”,为村民出点子,成立织金县洪举运输公司、织金县冠达运输公司,运输煤矿,村民们入股分红。

  “运输公司的手续,都是杨书记一人在帮大家跑前跑后办理,为了全村人民,他没有得一分好处,还欠了很多人情债。”村民高剑有些为杨光明“鸣不平”。

  第三部:连通“心”路

  不少村民仍然记得杨光明第一天说的驻村宣言:“乡亲们,我叫杨光明,今后,你们会看到,我所做的一切都会像我的名字一样,光明正大。我向大家许诺:大炉塘村民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回家。”

  村民们也纷纷对他的承诺给予四字评价:说到做到。杨光明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百姓的肯定。

  以前,在大炉塘村和平组,村民一直有个心病:“自古以来不通公路,村民的交通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得知这一情况后,杨光明立即到实地了解情况。

  “要致富,先修路。”杨光明下定决心要帮老百姓完成夙愿。他四处联系企业、单位筹款修路,经过多番奔走,马家田煤矿和织金三塘风力发电场答应共同出资20万元,由村民投工投劳修建和平组村通组公路。

  如今,和平组长达5公里的通组公路竣工了,村民进出方便多了。看到往日泥泞不堪的小道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马路,村民王洪举深有感慨:“我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第一次看到小车开到寨子里全靠杨书记,他真是我们的福音啊。”

  2014年高考结束,村里传来喜讯,王宇被大学录取,可是高额的学费对他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杨光明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想方设法为他寻求帮助。最后,织金县工会资助2000元、马家田煤矿资助4000元,王宇踏踏实实迈向了学校。

  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

  2年来,杨光明坦言,他体会着这样的变化:群众一开始怀疑、观望,后来是审慎接触、逐步了解,“现在,老百姓都把我当作知心朋友,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都来给我反映,这是给我最大的鼓励。”

  记者 邹晨莹 通讯员 白青茂

责任编辑:实习生李婧怡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