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十万大山“南网兄弟”:2000多户村民的光明“守护神”

发稿时间:2015-04-22 10:55:00 来源: 当代生活报 中国青年网

  “今天早上,家里没电了,现在煮饭做菜什么都干不了。”

  “别急,我们很快就回去帮你看一看。”

  15日上午,在接到中间垌村81岁的许庆昌老大爷电话后,黄春强心中很是煎熬。

  这是15日在自治区党校举行的事迹报告会的主人公、“南网兄弟”之一的黄春强,在会前忙里偷闲接电话的一幕。

  黄春强和弟弟黄春宁,作为广西电网公司防城供电公司十万山华侨林场营业点仅有的两名普通电工,在广西十万大山南麓的腹地,他们14年来,为方圆近100公里散居着的2000多户村民、一万多归侨、侨眷守护着光明。

  再苦也要扎根故乡

  走坏几十双鞋 开坏4辆摩托车

  中间垌村,十万山华侨林场深处较偏远的山村。

  14年来,黄春强兄弟俩已经记不清在这里来回了多少次,每一个乡亲的音容笑貌,他们都能对号入座,而81岁的许庆昌老大爷的电话,让他们坐立不安,“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去老大爷家修电路”。

  作为十万大山土生土长的两兄弟,林场里的很多乡亲,都能叫出他们的小名。

  在年轻人一个个走出大山时,他们选择留下来,做一名普通的电工。

  刚做电工的时候,在一次线路故障巡查中,一位背着小孩的大姐一见到他就着急地迎上来问他们:“阿哥仔,今晚能通电吗?”看着她期待的眼神,他们却不能给她明确的回答,心里真不是滋味。

  因为当时做林场电工,他们只管抄表收费,出现供电故障,只能上报供电所派人来处理。而十万山华侨林场离城区供电所有40多公里,从停电到派人来排查,一来一回,起码要一两天时间。

  那位大姐期待的眼神,让他们发誓,不仅要会抄表收费,还要懂电工技术,不辜负乡亲们的期望。

  十万山华侨林场山路崎岖难走,也属于“雷区中的雷区”,每年有6个月是大雾和雨水天气,路很滑,外出巡线开着摩托车,在山路上爬行,兄弟俩常被颠簸得抛起来,经常摔得鼻青脸肿。但是只要具备抢修条件,每次遇到停电,他们都是当天检查,当天抢修,当天复电。

  兄弟俩常常一天要走将近10个小时,14年来,走烂了几十双鞋,报废了4辆摩托车。

  他们早踏露珠、夜披晚霞,为方圆近100公里,散居着的2000多户村民、一万多归侨、侨眷守护着光明。因为总穿着橘黄色的工作服,“中国南方电网”标识鲜明印在胸前,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南网兄弟”。

  再难也要服务乡亲

  学会5种方言 只要带电都能修

  在黄春强家的抽屉里,锁着一本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村屯和村民的名字,以及各种方言的说法。

  黄春强解释,这是兄弟俩刚当电工时,为方便工作所记录的。

  在十万山林场居住着瑶、壮、汉等多个民族,2000多户人家讲5种地方方言。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因为语言不通,他们到一些少数民族同胞家里收电费或检查故障时,比划了半天村民还是听不懂。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他们和乡亲们打成了一片。如今他们不仅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掌握了客家话白话、壮话和瑶话等方言。

  很快,片区内11500多人、2500多户,只要提起户主名字,就知道哪个户主住在哪里,操什么方言,成了十万山里的“活地图”。

  为了更好地服务乡亲,他们不仅学习维修用电故障知识,还不断地钻研各种电气设备的构造和原理。如今,林场里几乎所有的维护和抢修,他们兄弟俩都能独立完成。有时,就连乡亲们的摩托车、电饭锅坏了,也时常送来请他们修理。乡亲们称,只要带电的,就难不倒“南网兄弟”。

  2010年,黄春宁有幸作为技术骨干被选派到广州参加亚运会保供电工作,亚运会一结束,他来不及好好逛逛广州,就心急火燎地赶回十万山,因为他惦记着十万山的父老乡亲,惦记着独自为十万山乡亲守护灯火的哥哥。

  而哥哥黄春强在2006年曾应老乡邀请,到深圳一家玩具厂打工,尽管工资挺高的,但是他老是接到乡亲们的电话,挂念家里的弟弟,于是待了不到一个月,就跑回了家。

  兄弟俩说,夜里跑10多公里山路是常有的事,与乡亲们接触越久,感情就越深,就越离不开乡亲们,要对得起乡亲们的“深情厚谊”。

  多年抢修线路,让他俩约定,只要具备抢修条件,每次遇到故障停电,他们都当天检查,当天抢修,当天恢复供电。“只要能早一点复电,不让等用电的老人和小孩心慌,不让因停电抽不上水的乡亲们到老远的地方挑水喝,我们再累也值得。”(记者 潘登)

责任编辑:王秀丽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