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代表委员热议博士生返乡笔记 出路在哪里

发稿时间:2015-03-06 07:29:00 来源: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中国青年网

  春节期间,湖北籍博士生王磊光一篇返乡笔记在微信微博上火了。这篇题为《一位博士生的返乡笔记:近年情更怯,春节回家看什么》的文章引发热议。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很多代表和委员提及该篇文章。昨日,楚天都市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几位代表、委员。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张晓山:

  乡愁是大家共同的情感

  返乡笔记能够映照当下农村的一些现实。我们每个人的根都在农村,乡愁是共同的情感。有了情感上的共鸣,并借助于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传播,这则笔记就这样火了。

  文中反映出来的现象,值得深思。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乡村凋敝甚至消亡是一个必然趋势。

  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如何留住乡愁,还需从科学规划上下功夫,让农业成为有竞争力的农业,让农村成为资源分配合理的现代农村。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玲:

  农村空心化值得深思

  返乡笔记中反映的农村空心化、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失落现象值得深思。

  在农村不少地方,年轻人出外打工,乡村只剩下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不少留守老人年过六旬,还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有的还要承担抚养孙子孙女的重任。他们内心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和孤独寂寞的煎熬。

  笔记中反映的问题,有赖于推进城镇化建设来解决。应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一体化,让城乡居民都能平等享受国家改革和发展的红利。

  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大学副校长郑军:

  在农村知识依然有用

  返乡笔记描述的“知识的无力感”,是一些地方的现实情况。一个普通三本院校毕业生,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差不多要10万元。如果孩子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他们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感受。

  不过,这本账并不能证明“知识无力”。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未来发展的空间就会越大、机会越多。一些大学生学成之后回到家乡务农,利用知识反哺农业,带领家乡人致富,就是很好的例子。

 

责任编辑:刘 哲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