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玲芬在欢送会上。
2月3日,来自昆山市第二中学的栾玲芬在苏大附一院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经过3个多小时,共采集了15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为一名4岁白血病患儿带去了生的希望。同时她成为昆山市第38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今年35岁的栾玲芬是昆山本地人,毕业后一直在昆山市第二中学从事教学,如今是初三年级物理老师。在勤勤恳恳教书育人的同时,她也在默默地做好事,每年都要参加两次义务献血,也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
2010年1月,在一次无偿献血过程中,她得知昆山红十字会正在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在了解了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地中海性贫血等疾病患者只有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挽救生命这一医学知识之后,她意识到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拯救生命的行动,于是她毫不犹豫报名留下血样,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名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志愿者。
去年8月,栾玲芬接到昆山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她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相符,征询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成功配型的概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栾玲芬深知这一点,她没有过多考虑,随即与市红十字会签下了同意捐献协议书,并配合完成了高分血样的采集以进行高分辨比对;11月,她又接到市红十字会通知:血液高分辨比对已成功;12月中旬,她又顺利通过了体检,确定可以捐髓。
从得知配型成功,到签订同意捐献协议书,再到血液高分辨比对和进一步体检,她丝毫没有影响教学工作,没落下一节课。在这期间,栾玲芬一面继续做好教学工作,一面作好时刻捐献的准备。她还与家人沟通,向他们宣传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的科学道理。她的义举得到家人的鼎力支持。
整个捐献过程中,栾玲芬一直腼腆地微笑着,显得非常淡定。虽然不知道受捐者的具体情况,但是栾玲芬说,她能感觉到受捐者家人焦虑和期盼的眼神。“从小到大,我也曾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力所能及帮助有需要的人是很有意义的事,更何况还寄托着别人生的希望。”她还说,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能为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做个好榜样,培养他们从小有一颗感恩的心。
通讯员 孙蒙
本报记者 薛马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