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男孩儿陶辛林自编数学教辅
一周时间即销售一空
王争艳
《走出高中数学的困惑——一个学生的解题思路》这本书在新华书店仅一周时间就销售一空,作者是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毕业生,现就读于南开大学的大二学生陶辛林。近日,笔者采访了这个被称为“学神”的大连男孩儿。在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他不仅喜欢思考分析、思维缜密,还是一个兴趣广泛、涉猎很广的孩子,正如二十四中校长黄启成在这本书的序中所言“陶辛林同学除了学业优秀之外,还是一个性格开朗、多才多艺的学生,他在联欢会上的美声独唱、羽毛球场上的矫健身姿至今让人印象深刻。”他除了喜欢研究数学外,还对政治、经济、金融、哲学、艺术等均感兴趣。
关于出书 好的方法要分享
落座后,陶辛林就拿出他编的书,向笔者介绍,“这本书的底本是我高中时的数学笔记,高二的暑假,我曾系统地整理过,高考结束后,就想把自己习得的经验与更多的高中生分享,就萌生了出书的想法,于是,利用大学的课余时间,按照书的体例进一步整理,就成了这本书。”
当被问到这本书的特点时,陶辛林更是娓娓道来,“一般教辅书的解题过程都不够详细,只告诉应该怎么做,而少有研究为什么要这么做的。不知道原因,可能变换一下题型,学生就不会做了。这本书不仅涵盖了高中三年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分析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帮助学生建立一种数学思维。”
据悉,这并不是陶辛林第一次出书。高考结束后,他曾受邀参与编写《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优秀毕业生习题选》,黄启成校长在序中提到,“大多数同学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编写,而陶辛林同学在编写过程中,发现了目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产生了编写本书的想法”。
关于学习 题海战也讲策略
说起数学成绩,他坦言,高一高二时并不是很理想,高一120分,高二曾一度难越134分,但高三就很稳定了,能保持在140多分,在模拟考试中曾两次得满分。当然,这与他认真整理两年来的学习笔记有关,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
当笔者提及“题海战术”时,陶辛林表示,题海战术也要讲策略,“以前,在解最后两道大题——解析几何、导数题时,我的速度总是很慢,就有针对性地搜集了一些题,进行分析整合,总结出一些方法,以后做这样的题就很从容了”。陶辛林说,高中的时候,最喜欢和“老对儿”讨论,他擅长数学,“老对儿”擅长物理,相互取长补短,结果两个人的数学和物理成绩都有明显提高。
关于成长 父母教会我思考
谈到父母,陶辛林表示,非常感激父母的培育。“爸爸妈妈都是很明事理的人,从小到大,无论哪次或哪科成绩不理想,他们从来没有发过火,总是拿过卷子,和我耐心分析丢分的原因,寻找补救的办法,使我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在他们的熏陶下,我也养成了喜欢思考和分析的好习惯。”陶辛林说,爸爸妈妈从来不包办他的事情,也不怕他碰壁、失败,他说自己就是在碰壁和失败中长大的,坚强和自信使他敢于“尝鲜”,小小年纪就开始钻研各领域的尖端问题。
现在,陶辛林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他说,他喜欢授课对象能够提出质疑,那样他就能带着更多问题去探究数学世界,他的讲课风格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不仅要让授课对象听懂,更要让他听得过瘾。但他表示,未来最想从事的工作并不是数学教学或数学研究,而是成为一个学习型人才,他认为,未来社会不缺专门人才,也不缺综合人才,最紧俏的应该是最具学习能力的人才,我想这应该和他善于思考和琢磨的品质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