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双手凿出致富路的邓迎香:不等、不靠,我们就自己做

发稿时间:2016-02-19 07:40: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邓迎香:一锤一镐砍山凿洞只为打通脱贫之路。 视频剪辑:晋凯

  “要想富,先修路。”在贵州省黔南州的麻怀村,一条公路给村民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而当初这条公路上的隧道就是通路的难点和痛点。大山下的隧道关系着麻怀村村民的未来,是继续“坐井观天”还是走出大山?

  “我们就不要等、不要靠,我们自己干。”麻怀村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邓迎香就凭着一句话,一股倔劲儿,和乡亲们用13年打通、拓宽了隧道,在祖国的西南部真正演出了一部“愚公移山”。

  一波三折修隧道

  13年的时间,麻怀村终于迎来了一条长216米、宽3.9至5米,高3.5至5米的隧道。在通车典礼当天,邓迎香喜极而涕。记者采访邓迎香时,她已经“小有名气”,被称为“女愚公”。她却告诉记者:“我就是一个普通党员,都是村里面大家一起干的。”

  邓迎香所在的这个组居住的地方距离隧道大概有800多米的路,而由于道路不通,出行、小孩上学、赶场都要从山上绕着走。村里就开始商量打通隧道。“从1999年开始做,2001年开通了一个小道。2004年又做一点,那时候的隧道就是1米5高的人通过还要低头。摩托车、马车可以过。村里盖房子的砖、水泥都是拉到洞口处,换成马驼进来。”

  修隧道的时候,村里已经有人盖好了房子,不再需要拓宽隧道运输建材。因此,这些人修隧道的积极性也不高。真正让邓迎香下定决心、动员群众修好隧道的事,还得说是2010年女儿出嫁。

  “2010年我的女儿嫁到江苏,车子开到洞口就进不来了,婚车只能留在洞口那边。我女儿是麻怀村第一个穿婚纱结婚的,大家都过来看热闹。那天正好下雨,她就把婚纱撩起来往前走,下面全是泥巴,都看不清楚穿的什么鞋。”正是女儿这次的经历让邓迎香决定要修好隧道。“我给我丈夫说一定要把这个隧道拓宽。我丈夫就问我是不是在说梦话,现在召集人工做事挺难的。”邓迎香告诉记者:“我不是只在嘴上说去做,是真的去做。”

  邓迎香一个人带着大锤、锄头,开始了开凿隧道的“孤军奋战”,后来丈夫看到她真的说干就干,也加入进来,和她一起开凿。半年过后,麻怀村有27户村民先后参加进来,当初只有邓迎香一个人的工程,变成了热火朝天的工地。

  邓迎香还将附近都需要走这条隧道的村民都集中起来,“不管一天还是两天都是你们的心意,都可以过来帮忙。”有了人力,但是拓宽隧道还需要资金支持,除了女儿援助的一万元,其余的钱怎么来?“说起来打隧道,我心里都是酸酸的。我自己出去找项目筹钱,就让我女儿帮我干一天。那时候我女儿才刚上初中。”“我们心里也很愁,没有很多资金,也想让政府的帮助。但是我们自己不要等、不要靠,自己做起来。”

  邓迎香说自己丈夫的听力不好就是那时候爆破隧道留下的后遗症。“我也不怎么样(不嫌弃他),都是为了村子里的事。”自己村里的人干活可以回家吃饭,外村的人就由邓迎香自己掏腰包管饭,“外面村子里的人是早晨过来,中午我在家里面煮饭给他们吃。没有算什么钱,就是必须要打这个隧道。”

邓迎香站在人工隧道入口处刻有隧道简介的石碑旁。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路通了,日子好了

  记者注意到,每当提到麻怀村的生活时,邓迎香就有说不完的话。“我们这是一个大山里面,隧道没有打通的时候,我们就像井底的青蛙一样。”

  隧道没打通之前,麻怀村村民住的都是木头房子,因为很多砖房的建筑材料都运不进来,村民只能“就地取材”,而且大都住在山上。现在隧道打通以后,民居95%都是砖房,居住地也由山上搬到了公路旁边。

  “没打隧道的时候,卖一头猪得赶场。赶一场顶多只能卖15头、20头。现在喂猪,就有外面的人进来,用车子到家里面去买。一头猪要比以前多赚三百到四百块钱。”邓迎香告诉记者,打通隧道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村民。麻怀村的水果、蔬菜都能运出去了,家用电器也能买进来了。特别是农业上需要的化肥,以前需要找别人的马驼进村里,一包化肥成本就上涨了十块钱。现在路通了以后,成本就降低了很多。

  最让邓迎香欣慰的是,隧道打通了,越来越多的孩子考上大学、走出了大山。“以前村子里没有大学生。小孩上学来回就要五个小时,怎么还会有多余的精力去读书。而且小孩要到十岁才上学,因为年龄太小了走不动路。”邓迎香说。那时候小孩子的吃穿都跟不上,没有精力再上学读书,就想着出去挣钱,导致很多孩子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隧道打通以后,小孩六岁就能去上学前班,上学路上的时间也缩减了很多。“2010年有两个大学生;2014年有六个大学生,一个三本,四个二本,一个一本;2015年有四个大学生,三个二本、一个三本。”邓迎香对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都记得特别清楚。

  “路是修通了,但是村里人的腰包还是要鼓起来。”曾获得2013消除贫困感动奖、201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及2014全国扶贫先进个人的邓迎香,对麻怀村的发展也有自己的初步规划,她希望将村里现在培植的铁皮石斛和岩黄莲做起来,“我们村里还有一些贫困户,想将他们带动起来。我的梦想就是带着村民致富。”邓迎香对实现自己的梦想很有信心:“到2017或者2018年,我的梦想可以实现。”中国青年网记者 开可)

责任编辑:朱梦琪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