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公益路,16位孤残老人、42名贫困学生、10名留守儿童……有人觉得,这只是一组简单的数据,但这组数据却记录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义工吕海英的不平凡人生。多年来,吕海英一直把奉献爱心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把做义工当成一份伟大的事业去用心经营,用行动书写着人间大爱,并将这份爱不断接力传递下去。
吕海英(右一)走进贵州山区助学。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文明网
结缘16位孤残老人 9年挑水往返泥泞小路
21年前,在外打工的吕海英,经常会在住宿公寓的走廊里看到一对老夫妇的身影。通过打听,她得知老人的女儿女婿因为工作忙不能常回家。老夫妇孤独的背影让吕海英想起了远在家乡的父母。于是,吕海英开始尝试走进他们的生活,陪他们说说话,帮他们做些简单的家务活。时间久了,吕海英和两位老人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老人也把吕海英当做亲人看待。
有一天,老人对吕海英说:“海英,像我们这样的空巢老人还有好几位,你愿意看看他们吗?”吕海英认真地回答道:“当然可以。”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对话,让关爱空巢老人自此成为吕海英生活中的一部分,也让吕海英与16位孤残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忆21年来的助老历程,最让吕海英牵挂的是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周德科老人。周德科因身体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日常起居全靠老伴儿照顾。有一年冬天,雪下得很大,老太太出去端水不慎滑倒摔伤了腿,一下子老两口都卧病在床,担水便成了周爷爷家里最困难的事。热心的吕海英得知后,当即向周爷爷承诺:“以后水的问题我来解决。”看着眼前这个满腔热情的年轻人,周爷爷的脸上略过一丝忧虑,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担水看似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家里吃饭、洗衣、喂牲口都需要用水,而且我家到水井的路也不好走……这么辛苦,你能行吗?”“可以,我能行!”吕海英回答。
吕海英看望空巢老人,询问老人近况。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文明网
第二天,吕海英便开始为周爷爷一家担水,这一担就是9年。回忆起刚开始的前三个月,吕海英觉得,担水确实要比自己想象得艰难,尤其是一开始不懂担水技巧,五担水下来,肩膀都磨破了。实在没办法,她只能把毛巾叠好放在扁担下面来缓解重力,这才慢慢适应了这份担水“工作”。
有一年夏天,吕海英担水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返回的途中,吕海英因为雨大路滑,不小心滑倒扭伤了脚,两桶水重重砸在了她的身上,扁担钩子划破了雨衣,她的身上也被划出了血印……那一天,一直坚持帮助别人的吕海英趴在泥泞的路上,委屈地哭了。“当时,真的真的想放弃”,回想起那天的情景,吕海英记忆犹新。但想到两位老人还在家里期盼时,徘徊在她脑中的放弃念头瞬间就过去了。吕海英艰难地爬了起来,原路返回,重新担了一担水。因为怕老人担心,吕海英没有说自己摔伤的事。整整9年,那条从周爷爷家通向水井的泥泞小路,吕海英不知道来来回回走了多少次。一路上,吕海英哭过、摔倒过、肩膀磨破过……但为了那句承诺,为了难以割舍、放心不下的老人家,她一直坚持着,直到周爷爷家有了自己的水井。
除了为周爷爷家担水,吕海英还为两位老人洗脚、理发、买生活用品、给生活费,对于老人家来说,吕海英比自己的亲生女儿还要贴心。在为周爷爷担水的9年里,吕海英也面对了一些误解和不理解,甚至有人当面问她:“你到底图个啥?”吕海英认真地回答:“我啥都不图,只是看到老人有困难,我就想帮助他们。”
21年节衣缩食攒60余万元 帮助42个贫困孩子圆读书梦
吕海英家里有姊妹五个,上大学是每个孩子的梦想。那一年的有一天,放学回家的吕海英无意中听到父母的谈话,家里正为姊妹五人的学费发愁。“要不,让其中的一个孩子别念书了。”听到父母说这句话时,躲在一旁的吕海英悄悄地哭了。为了不让父母为难,吕海英自己放弃了读书。辍学的那一天,吕海英一个人背着书包,躲在院子的角落里,偷偷地哭了很久。然而,生活上的困难并没有压倒这个热爱生活的姑娘,她觉得,学业无成不等于万事无成,她决定学一门技术立足社会。吕海英开始辗转打工,用打工赚的钱上了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她来到了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工作。
吕海英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的孩子戴上爱心围巾。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文明网
吕海英和孩子们一起过六一。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文明网
1994年的春天,吕海英听朋友说,有一个叫红霞的小女孩需要帮助。红霞的母亲是精神病患者,爸爸上班常年在外,红霞除了学习还要做家务,还要照顾患病的母亲。听到红霞的境遇,吕海英非常同情她,便买了一些生活日用品去看望红霞,这让红霞体会到了很久都没有感受到的母爱。此后,红霞的生活中多了一个“吕妈妈”,而那时的吕海英也只是一个20岁出头的姑娘。结婚后,吕海英的生活也不宽裕,但还是会在每个周末把红霞接到自己家。还有一天,吕海英在电视上看到,在云南、贵州还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无法完成,这让她想起了自己因贫困而没能读大学的遗憾。虽然当时收入微薄,但吕海英还是节衣缩食拿出一部分钱资助了两名云南省宣威市得禄乡迭那小学的学生。21年来,吕海英共资助了42名贫困学生,其中9名已经上了大学,个人助学资金累计达到60多万元。多年来,为了资助这些孩子,吕海英总是最大限度地压缩自己的支出。她很少买衣服和化妆品,省下来的钱都用来帮助一个个深陷贫困、徘徊在辍学边缘的孩子。
近几年,吕海英还关爱着10名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经常带着他们出去玩,给他们做心理疏导。2015年母亲节这一天,吕海英收到了很多受助孩子的祝福,其中一个孩子这样写道:“吕阿姨,我知道,今天这个节日是献给所有母亲的,每个母亲也都会收到儿女的祝福。在我看来,您不只是您女儿一个人的妈妈,您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孩子的付出、关怀和爱,都更像一位母亲在呵护自己的孩子。您不辞辛苦、无怨无悔地奔走在义工这条路上,作为您帮助的一名学生,我以您为骄傲。在这样一个节日我想送上我的祝福,愿吕妈妈您永远健康、漂亮!”
从辍学女童到义工队长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因为我很渺小,所以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带动更多的人。”漫漫公益路上,吕海英深知一个人的力量微薄,于是她主动联合11名爱心人士,在2012年3月份成立了准格尔义工协会。“以前是我一个人在做,现在有很多人一起做,将来会有更多的爱心汇聚在一起,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
短短三年,准格尔义工协会从刚开始的11名义工发展到了400多名义工,从最初建立的3个部门拓展到17个部门,包括了助学、助老、助残、大病救助、环保、大学生义教等。其中,关爱留守儿童家园、关爱空巢老人家园、残疾人农产品义卖网络平台已成为准格尔义工协会的常态化公益项目。为了帮助更多人,准格尔义工协会还先后建立了沙圪堵分会和大路分会。
在吕海英的带领下,准格尔义工协会3年服务时间累计超过5万小时,共开展过60多次大型活动,累计出动志愿者2000多人次,创造出相当于120万元的社会价值,帮助了数以千计的贫困家庭。400余名志愿者的心血和奉献一步步收获了信任和荣誉,2014年,准格尔义工协会荣膺“鄂尔多斯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
在准格尔义工协会组织的9次“一对一”助学活动中,其中8次助学活动由吕海英亲自组织、策划、寻找资助人,让400多名贫困家庭孩子得到了长期的“一对一”资助。如今,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再到贵州省,都可以找到吕海英和准格尔义工协会志愿者们的足迹。
准格尔义工协会第7次“一对一”助学活动现场。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文明网
吕海英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助学。图片来源:鄂尔多斯文明网
回想起2012年组织的第一次助学活动,吕海英感慨万千。当初人们的贫困助学意识淡薄,她想方设法发动自己身边的家人、朋友、学生家长参与助学活动,可很多人都摇头拒绝。为了争取大家支持,吕海英带着他们亲自到受助学生家里了解情况。很多人被吕海英的执着感动,由最初的不支持到慢慢加入助学行列,有些人还成为了优秀公益人。
吕海英发现,很多学生因为贫困,内心自卑,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每当遇到这样的学生,吕海英总会亲自到受助孩子家里去做家访,与受助孩子面对面交流。为了打开孩子的心结,吕海英会给他们讲自己辍学的故事以及后来的成长经历,并且告诉他们:“接受别人的帮助只是暂时的,在生活自立以后,你们也可以成为助人者,去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当这些孩子最终接受资助时,吕海英心里的“大石头”也落了地,这也是她最开心的时候。
2014年,吕海英最早资助的准格尔旗学生丽娜已经读大四了,她总是利用假期时间到吕海英的义工助学团队中,用一颗感恩的心和实际行动来回报吕海英。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吕海英的感召下加入了义工协会,努力奉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回顾21年来的公益路,纵然苦过、累过,但吕海英觉得值得,她认为“施比受更为有福”。有人说她傻,也有人说她在作秀,但她始终不曾放弃做义工的信念,她始终相信:“助人为乐,是快乐之本。践行道德,当然收获的也是幸福与感恩。”吕海英说:“每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都离不开志愿服务,离不开你、我、他的奉献精神。未来我依然会行走在公益路上,做文明的传递者和践行者。我愿意和更多的人在公益的路上,‘益’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