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市河北区真理道附近一间陈设简陋、光线昏暗、环境嘈杂的集体宿舍内,42岁的农民工刘国乐仅凭修家电的电烙笔,画出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烙画。
1996年,24岁的刘国乐从河北省白洋淀农村老家来到天津一家电力公司打工。从小就喜爱画画的他,虽没有接受过正规美术教育,却一直边做工边学习边画画,坚持着自己的业余爱好和梦想。
“打工时,每天从工地回来天都黑了,我就在集体宿舍打着灯作画,工友们支持我,不嫌我打扰他们休息,给了我很多鼓励。后来老板看到我的绘画才能,将我调到办公室做后勤工作,业余时间都用来画画。”
2000年,刘国乐机缘巧合地看到了烙画这种艺术作品,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觉得非常适合自己。“我从小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没有钱进行专业的学习,只是用铅笔、白纸,作一些没有颜色的画,因此烙画这种艺术形式,很适合我这种情况。”刘国乐说起烙画,略有些心酸。
刘国乐仗着对绘画的痴迷,有当过兵、当过电工的经历,他用工地电焊用的电烙铁,用变压器变压成30瓦的普通电烙铁,将电烙铁修改成各种粗细笔头的样子,就这样进行烙画创作。
2004年,刘国乐带着自己的两幅作品从天津去北京拜访烙画界的一位泰斗,但和大师见面后,却被浇了一盆冷水:“你的作品,连初级水平都不到。”刘国乐并没有受到打击,相反更激发了他画画的决心。第二年,他花了几千元钱前往扬州一个专门做烙画的企业学习,三个月后,使自己的烙画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经过申请、审核,成为百度贴吧烙画吧的会员,贴吧里有全国2000多位烙画爱好者,我们每天网上切磋技艺,交流创作心得。”刘国乐一直利用有限的条件提高自己烙画技艺。
有一段时间刘国乐做葫芦烙画,烙一个小的葫芦需要一整天的时间,大的则要三五天。“天津市场上葫芦烙画好卖,我之前给一个葫芦批发商烫葫芦,根据葫芦大小,一个手工费在100元到200元之间。”
尽管这能带来不算低的收入,但是刘国乐并没有做多久,“做葫芦烙画,确实有市场、能挣钱,但是并不是我自己想走的方向。我想做一些现代的工艺,把自己的烙画艺术再提高。”
刘国乐一直感叹自己时间太少,“平时工作忙,偶尔一个晚上能抽出两个小时来烙,但大部分都要利用周末的时间。”这些年,刘国乐最苦最累的活都干过,无论是从前在风吹日晒的工地,还是现在稍微好一些的工作条件,他都始终忙里偷闲创作烙画。
“一个农民工,搞什么烙画。还烫葫芦挣钱,在外面搞第二产业,纯粹是不务正业。” 刘国乐住的是外来工集体宿舍,空闲时烙画,有个别人看不顺眼,他的艺术创作也遭到了这些人的非议。
“我从来不避讳自己的农民工身份,正是因为我的身份,所以我才要去闯。”刘国乐说,“不管怎样,我都不会放弃,我计划再用几年时间,使自己的烙画艺术有所提升。”
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实践,刘国乐的烙画终小有所成。他的作品打破传统的绘画方法,通过各种烫、熨等技巧在木板上作画,内容涵盖景色、动物、肖像、生态等,给人别样的美感。特别是烙画中的天津老街道,韵味十足,折射出津城的文化底蕴。
刘国乐创作的《冬钓》作品入围了天津第三届“民间艺术展”,获得优秀奖;他的“清明上河图”作品在百度贴吧“我乐个趣”第二季比赛中,从千余幅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最积极奖。在北京798,他的作品和其他艺术潮人的作品一同展出。
刘国乐的烙画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北京烙画界泰斗郝友友已经正式收他为徒。他还担任了河北省烙画研究会的副会长,百度贴吧烙画吧吧主等职。
“烙画的艺术梦我做了15年,还会一直做下去,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的烙画成为天津旅游纪念品,今后我要给自己打工,去实现我烙画艺术的梦想。”刘国乐说。(记者 姜明 通讯员 姜书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