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群众最喜欢的检察官童勤:将心比心 化解千千心结

发稿时间:2015-06-04 00:00:00 来源: 新华社 中国青年网

  没有控诉罪行的慷慨陈词,在检察院控申工作岗位上坚守了13年的童勤,在日复一日的吵闹、哀求甚至哭泣声中,参与处理信访案件约有2万件,其中近半数案件直接审批、处理。她将每一个有申诉需求的群众当作亲人,也因此被群众视为邻家大姐。

  坚守13年处理近2万控申案

  “喂,你好,我是检察院童勤”——童勤原来的同事吕佳说,从13年前开始接触控申工作,就经常听到从童勤口中说出这句话,有时候这样的工作电话一天能接到30几个,常常是一个电话没讲完,另一个已经打进来了。

  作为负责控告、申诉、举报线索分案审批和信访维稳工作的控申处处长,童勤参与处理的案件近2万件,直接审批超过8000件。

  为了更好地做好控申工作,她牵头组织了视频接访、检察长预约接访、领导包案等多项创新,先后荣立了三等功四次、二等功一次,获“四川省优秀女检察官”等称号,2015年当选为首届“守望正义——群众最喜欢的检察官”。

  周某就是“检察长预约接访制度”的第一个受益人,当时这位湖北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已经在成都租住了两年。接到申请,童勤立即向相关院了解情况,安排有关人员陪同接访并与周某沟通,在检察长亲自接访后及时跟踪办理情况,仅仅两个月,这起由检察长包案的信访案在两级院的高度关注下圆满解决。

  2013年8月,周某将一面写有“办案为民,一身正气,维护正义,两袖清风”的锦旗郑重的送到了成都市检察院。

  童勤的“三心”工作法

  在童勤23年的检察工作中,13年与控申打交道。她的好脾气并非与生俱来,她以检察官的使命感逐渐填平了最初的困惑、苦恼和委屈,并形成了自己的“耐心、细心、将心比心”控申工作法。

  工作时候的童勤风风火火,但是说起话来声音沙哑而温柔,她说:“如果和申诉人说话太大声,他们会觉得你态度不好,所以久而久之就习惯这样说话了。”

  2012年夏天,童勤接到一起集体上访,10余人连续多日滞留在检察院门口。一天,其中一位70多岁的婆婆因为高温突然称病倒地,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紧急关头,童勤通知120进行现场处置、送医,一直到晚上10点多,她还在医院里给婆婆端水、喂药、穿衣递鞋,抚慰她的情绪,并坚持把婆婆送回了住地。一句“谢谢你了,闺女”化解了婆婆多日上访积压的怨气,从那以后的上访中,婆婆再也没有过激举动。

  “不到难处不上访。”童勤说,控申工作经常处于社会矛盾交汇的风口浪尖,但归根结底只要能将心比心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耐心倾听诉求,进而对信访案件准确分流,并细心做好释法工作,就没有化解不了的矛盾。

  用专业解决“天下第一难事”

  信访工作是天下难事,因此对于童勤来说,仅仅靠“热心”是远不足以胜任工作,“专业”才是她作为检察官最重要的标签。

  2007年李某以敲诈勒索罪一审被判有罪,二审期间检察院撤回起诉、公安机关撤回案件,案件多年悬而未决。在上访的路上奔走了5年的李某,见到童勤的第一面感觉到“案子有希望了”。

  童勤用一天多的时间看完所有材料,就拨通了当事人的电话,决定接下这个案子。童勤说,案件长期悬而不决会阻碍当事人合法维权,这种情况应当纠正。

  “实施国家赔偿并不意味就是错案,从我的角度,更多考虑的是程序问题。”童勤说到这个问题时态度坚决,如果不能定罪,就该撤案;如果有新证据,就再次立案侦查,但不能始终悬而不决。

  童勤出于一个检察官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将李某的案子交办当地检察院,最终公安机关撤案,李某因此按照规定获得国家赔偿。

  虽然现在只能靠蹬三轮车养活家人,“但总归能踏踏实实了。”李某说。

  在繁杂的工作中,童勤并没有放弃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十多年前,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的童勤并没有满足于当时自己的工作和学历,而是利用不多的业余时间准备考试、学习英语,终于用三年时间拿到了川大的硕士学位。

  同时,她还请教心理专业人士,向身边的老同志学习,与他们一起分析研究信访的特点及不同类型案件的应对办法。在童勤的心里,上访的人群有三类,受到不公对待、自以为受到不公对待、以受到不公对待为由表达个人诉求,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把理论思考结合实践得出普遍性结论。”童勤的老公,在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工作的喻敏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婆,不仅是敬业,更加专业,能以法律的方式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记者许茹)

责任编辑:王秀丽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