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事,厚道待人;吃亏是福,人好我好大家好!”这是李玉枝的家训。
广东省汕头市中山路北一街一条小巷深处,是麦贤得和妻子李玉枝的家,墙上挂着麦贤得和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
43年前,李玉枝和29岁的“钢铁战士”、“战斗英雄”麦贤得喜结良缘。43年来,李玉枝用羸弱的肩膀挑起生活重担,相夫教子。她不仅创造了医疗护理史上的奇迹,使丈夫从一个有严重后遗症的一级伤残病人,逐步摆脱病魔走向健康正常人的行列,而且为其构筑起一个温馨美满的爱的港湾,被授予“战斗英雄好妻子”荣誉称号。英雄的妻子亦英雄。全国千千万万户家庭被这个“双英雄”的家庭所感动,被这位“英雄的妻子”所感动。
思量后义无反顾,许诺陪伴英雄一世一生
在1965年“八六”海战中,脑部严重受伤的麦贤得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脑浆流失过多,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几乎全部丧失,同时,右边肢体萎缩,并留下严重的外伤性癫痫,时常发作。在最好的状态下,智力接近十五六岁的正常人。医学专家们反复研究认为,如果有一位心地善良而又具有责任心的姑娘能作为他的终身伴侣,温馨的家庭生活、细致周到的护理,会有助于他的康复。
李玉枝的一家。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广州站
就这样,组织上为麦贤得向当时正在公社担任妇联干部的李玉枝抛出了爱的绣球。麦贤得是李玉枝心目中崇拜的英雄,但要自己成为英雄的妻子,终身陪伴一名残疾的丈夫,李玉枝觉得太突然。身边的亲戚朋友反对声四起,有亲朋好友劝她:“嫁给英雄名声好听不当饭吃,受苦受罪是自己的事。”但李玉枝心生怜爱,“他为保卫国家献出青春热血,他也应该有正常人所应有的一切。”
两次见面,数次通信和慎重考虑后,1972年,两人喜结连理。“我要给他一个正常人的生活。”从此,这个信念成为李玉枝陪伴麦贤得走过43载岁月的精神支柱。
艰难中无私相夫,倾注毕生心血与精力
“他的大部分记忆随着战斗的结束也消失了,结婚时他是一级残疾人,脑伤的癫痫后遗症十天半个月发作一次,言语不清、右手右脚活动不灵……”李玉枝介绍。
婚后不久的一天深夜,一阵异常的声响把李玉枝从睡梦中惊醒。麦贤得的癫痫病犯了,只见麦贤得大叫一声,随即两眼发直,口吐白沫,脑袋一个劲地往墙上撞,那魁梧的身躯痉挛得缩成一团,不停地在床上抽搐。李玉枝急得束手无策,泪水簌簌直流。闻讯赶来的部队军医对麦贤得进行了救治,使他安静下来。医生告诉李玉枝,麦贤得受到刺激、过度劳累或兴奋,随时可能发作癫痫病,如处理不及时,就会有生命危险。从那以后,李玉枝别无所求,一门心思都花在照顾、护理老麦的身体上。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李玉枝的一举一动都以麦贤得为中心。
麦贤得、李玉枝夫妇。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广州站
夫妻相伴不是一朝一暮。李玉枝觉得只有掌握丈夫发病的规律,才能真正照顾好他。为了更好地护理麦贤得,李玉枝四处拜医求教,买回多种医学护理书籍,自学各种药理和护理知识,每天记录老麦的情绪和身体变化情况,连大小便的状况也都仔细观察。时间长了,她闻到丈夫口中有异味,便知道他上火了,要煲汤煮凉茶,多加蔬菜和水果;看到他情绪烦躁,便知道他头部不适,要尽量分散他的注意力。麦贤得每天要服用六七种药,最多时达十多种,每天吃三次,李玉枝总是细心地分好药片,准备好温开水,端到丈夫面前,看着丈夫服下才能安心。长期服药使麦贤得感到厌烦,情绪不好时就不肯再吃药。每当这时,李玉枝总是像哄孩子似的劝说麦贤得,吃了药身体才会好,才能上舰保卫祖国。麦贤得听到自己能重返热爱的岗位,能为党和人民服务,才肯把药吃下去。
李玉枝和麦贤得在一起交流。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为减轻长期服用大剂量药物对麦贤得身体机能的影响,李玉枝省吃俭用,把每月30多元的工资全部用来为丈夫买营养品,补充营养。单靠营养品来给老麦调理身体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李玉枝知道食疗才是最好的、最没有副作用的调理方法。但是一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根本容不得她对老麦进行精心的食疗。于是,李玉枝利用下班空闲时间在屋前屋后开垦出几块荒地,自己种菜、养鸡、养鸽、养兔,保证老麦每天能吃上新鲜的鸡蛋和蔬菜,能用自己养的家禽煲汤给老麦喝,变换花样为老麦提供每天日常所需的营养。
李玉枝陪同丈夫麦贤得练习书法。图片来源:中工网
护理病人,尤其是像麦贤得这种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病人,身体护理只是其中的一方面,精神上情绪的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李玉枝为老麦买来笔墨纸砚,让老麦临摹、练字、作画;在家里养了很多花卉和金鱼,让老麦照顾和打理,怡养老麦的性情,让老麦精神上有所寄托。从那以后,养花和画画成了麦贤得的兴趣爱好。如今,走进麦贤得、李玉枝夫妇家的院子,你会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小花园,里面种有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花,竞相开放着,为这个双“英雄”的家增添了无比的生气。麦贤得的书画在当地小有名气,在他的笔下,松、竹、梅、菊惟妙惟肖,花、鸟、虫、鱼栩栩如生。有客人上门时,麦贤得总不忘拿出自己绘制的一些作品与大家分享。
爱和智慧架起父子沟通桥梁,言传身教培养出成才孝顺子女
李玉枝为麦贤得生了一双儿女,麦海斌和麦海珊。儿女在很小的时候,对父亲麦贤得一度产生误解甚至怨恨,但李玉枝凭借坚强的毅力和高超的生活智慧,为麦贤得和子女之间架起了一座理解和沟通的桥梁,使得儿女深深地理解了父亲,并对父亲充满了崇高的敬意,四口之家变得越来越和谐。
麦贤得、李玉枝和孩子们在一起。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广州站
一方面,“文革”后期,麦贤得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家庭也受到一些凌辱打击,一双儿女在学校经常会听到一些嘲讽之声。另一方面,麦贤得由于脑部受伤产生的病态,容易烦躁易怒,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爱子心切却又把握不住如何去爱,往往以军人的标准对孩子严格要求,却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一旦孩子不听指挥就会动手打孩子。
社会的压力和父亲的病态,令儿女幼小的心灵承受着一般小孩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父亲这个“英雄”到底是不是真的?父亲到底爱我吗?母亲为什么要嫁给这样一个残暴的父亲?一连串的问题让幼小的儿女感到迷惑,甚至对父亲产生了厌烦、埋怨情绪。李玉枝自己在承受外在沉重的压力下,还常常面临两难状况,既理解丈夫的病痛,又心痛年幼的儿女无辜受委屈,但她心里清楚,丈夫是真英雄,容易动怒发脾气也是非他自己所愿,如果不能及时消除他们父子之间的这种误解,那么这个家的亲情就会慢慢淡了,家也就散了。于是她费尽心思,开始充当起麦贤得和儿女们之间的粘合剂,和解家庭关系。
为此,她经常向儿女们讲述麦贤得的英雄事迹,同时努力以更多的母爱去温暖儿女的心。而在麦贤得身体、情绪状态好的时候,李玉枝常常耐心地跟老麦讲道理,让他学会控制情绪,调整待人处事的方法,教他对儿女说话时如何表达得亲切些,还买来一些儿女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以丈夫的名义送给他们,使儿女感受到父亲的关爱,感受到家庭亲情的温暖。儿女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就在这种特殊的家教形式中不断地融洽起来,儿女们不但逐步理解、敬重父亲,而且慢慢成为母亲照料父亲、照料家庭的好帮手。
麦贤得、李玉枝的大家庭。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广州站
麦贤得身为一名海军,又从小生活在海边,对大海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深厚的感情。麦贤得、李玉枝夫妇从子女出生之日起,就希望他们日后能到大风大浪中去锻炼,因此他们为两个孩子起的名字中都与“海”字结缘。他们认为,只有让他们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磨练,才有可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李玉枝经常教育子女要不怕吃苦,要懂得感恩,是党和人民给了父亲第二次生命,没有党就没有父亲,也就没有我们这个家,有国才有家。为此,麦贤得、李玉枝夫妇把一双儿女都送到海军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去锻炼,并告诫子女要跟上时代步伐,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适应时代需要。儿女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海斌和海珊都特别能吃苦,也特别懂事。海斌毕业后,主动要求到最艰苦的舰艇去,并在一次参加湛江抗击强台风的战斗中,荣立三等功。海珊也在南京某军医学校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由于从小受到母亲一心为他人着想、一生为他人操劳的精神感染,海斌和海珊很会关心体贴人,也很孝顺。为了纪念麦贤得重生,李玉枝把每年的8月6日定为丈夫的生日。每当老麦生日时,就算孩子们不能亲自回家,也总能收到孩子们祝福的话语和从部队寄来的礼物,夫妇俩很是欣慰。
风雨中知足常乐,用感恩之心回馈社会
43年来,在李玉枝精心细致地照顾、护理下,麦贤得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从刚开始语言能力丧失的吱吱呀呀到现在能说上一些简单的成句,从刚开始两三天甚至一天发两三次癫痫病到现在好几年都不发一次,正如为麦贤得做开颅手术的主治医生刘明铎教授所说的,李玉枝创造了世界医学护理史上的奇迹。李玉枝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是,看到老麦的身体渐渐康复,并且拥有了一个正常人的家庭,李玉枝觉得总算没有辜负自己当初对组织的承诺,她觉得很满足。
身体逐渐康复的麦贤得,对李玉枝充满感激。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广州站
如今,他们的一对儿女也都从部队转到地方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同时,儿子和女儿也都先后成了家,有了可爱的孙子和外甥女。一个大家庭经常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
近年来,李玉枝多次被省、市评为“军人模范妻子”、“英雄妻子”,每次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把奖金捐给了希望工程。他们还先后向汕头市残联协会、甘肃省定西县贫困地区献爱心。
丈夫麦贤得,用他的鲜血,染红了战旗,受到了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妻子李玉枝,用她那辛勤的汗水和泪水,使英雄的丰碑屹立不倒。忠贞善良、勤劳聪慧,吃苦耐劳、坚强忍让,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中国女性特有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