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刚从学校毕业的曾忠意回到家乡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打易镇,当上了一名小学老师。因为工作勤奋,方法得当,曾忠意的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她所教的班级创造了多项好成绩,辅导的部分学生在全国奥数比赛中获奖,曾忠意因此两次荣膺全国奥数比赛“优秀辅导员”称号。而就在事业顺风顺水的时候,她做出了一个决定,从此走上了一条布满荆棘与荣光的路,一干就是6年多。
曾忠意和她的学生们。图片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16个孩子相继"投奔" 她因惊心错别字做出意外决定
曾忠意家有六兄妹,她排行老六。哥哥去世早,嫂子改嫁,留下了三个孩子。她把孩子们接到家里来,带到自己任教的学校读书,在曾忠意的悉心呵护下,孩子们健康成长,成绩优异,如今三个孩子都是大学生。陆陆续续地,亲戚的小孩、朋友的小孩,相继“投奔”曾忠意。她在陡坡小学任教的11年间,先后有16个小孩吃住在她家,都由她教育。
这些孩子中,丈夫的侄子引起了曾忠意的格外留意。侄子已是四年级学生,但作业中错别字极多。她逐渐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孩子们就读的是部分村民自筹资金建设的学校——伟核小学,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如果没有水平高、责任心很强的老师到那里任教,孩子们要在学校学到知识成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曾忠意和她的学生们。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贵州站
2009年,德卧镇教育辅导站拟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边远村寨任教,曾忠意报名参加。她的选择不是别的,正是坐落在扁占村半坡组与伟核组山梁交界处的伟核小学。让人更加意外的是,她是这次选派唯一自主报名的女教师!扁占村,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这里群山连绵,村民们的家,散落在山洼间,睁眼看得见,抬脚走半天。孩子们选择就近入学,因此,只有伟核、新花、半坡几个组的学生,在伟核小学就读。
从来全力支持她工作的丈夫,默默帮她收拾行李。曾忠意,从那一天起,踏上了新的征程。
回首在伟核小学这几年,曾忠意说,促使当初选择到伟核来任教的直接动因,是侄子那让人触目惊心的错别字。随着几年教学的坚持,更重要的是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老师从一年级带一个班到六年级,花费六年的时间,其实一辈子也就能完整地带五届学生,除去第一届会经验不足和最后两届会精力不足,真正能大有作为的其实也就是中间这十多年。她说,要趁着大好年华,多一些奉献,“如果通过我们的努力,能换来孩子幸福的一生,就算苦点累点也值得。”
孩子从不懂汉语到获奖 她在32公里山路间再创“奇迹”
从家到学校的32公里路,大部分是迂回曲折地盘旋在峰峦叠嶂的山脚与山腰之间的通村通组公路。路况太差,曾忠意不敢骑摩托车前往学校,每周星期一,当镇上的人们还在甜美的梦乡里,曾忠意就坐在丈夫的摩托车后座上,向着学校出发。每到冬天,凉风刺骨,寒气袭人,在湿滑的山路上颠簸,其状之难非亲历难以言表。糟糕的路况让伟核小学的老师们吃尽了苦头,每个人都有无数次骑车摔倒的经历。碰上下雨天,很多时候,为了不耽搁学生的课,他们只能下车步行去学校。“自从我们来这里上课以后,每个星期一孩子们就早早地到学校旁边山坳口守着,看到我们的身影就开心地大声喊‘老师来啦!老师来啦!’每次听到他们兴奋的喊声,我就觉得什么都值得了。”
行路难还不算什么。刚到伟核小学的时候,最大的困难是语言不通,跟学生完全没办法交流。第一次走进课堂,孩子们是站着的,上课连课桌都没有。曾忠意用汉语方言向大家问好,同学们茫然地看着她摇头,用普通话也是一样,只有五六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勉强听懂一些汉语。当时她接手六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全班却没有一个人能把乘法口诀表背出来。当年,学生考试成绩排全镇倒数第二,是她入职以来从未有过的成绩。
扁占村9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学生的个人卫生特别差,曾忠意从不嫌弃他们,课余时间,她就会烧来一壶壶热水,用香皂、毛巾给这些常年没有在妈妈身边的孩子一一清洗。图片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曾忠意在课堂上辅导学生作业。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贵州站
从那时起,曾忠意牺牲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给六年级的孩子从一年级的知识一点一点补起。经过曾忠意和其他老师们几年持续不断的努力,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在全镇16所村级小学综合评比中,伟核小学荣获全镇教学质量三等奖。曾忠意的同事,57岁的岑凤华老师常常感慨:“这些成绩,是曾老师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与大家一起努力拼出来的。”很多次,他亲眼看到曾忠意利用中午时间一边淘米做饭,一边忙着辅导学生。
边远山区办学条件艰苦,很多孩子连镇上都没去过,很多极其平常的东西他们都不认识,为了加深孩子们的认知能力,曾忠意自制教具,从镇上给孩子们带来图片,一张张给孩子们讲解说明,这样他们一看图就知道了:“这是茄子、那是辣椒……”
扁占村远离集镇,90%以上是留守儿童,学生的个人卫生特别差。但曾忠意从不嫌弃他们,课余时间,她会烧来一壶壶热水,用香皂、毛巾给这些常年没有在妈妈身边的孩子一一清洗污垢。孩子们头发长了,她买来剪刀,给孩子们理发。孩子们的衣服破了、脏了,她帮着缝补,教孩子们清洗,一些小的孩子,曾忠意直接就帮着洗了。衣服拉链坏了,曾老师帮着修。在五年级学生杨财坤、廖世进、杨昌琴等很多人的心中,曾老师仿佛就是妈妈。曾老师忙完这些琐碎的事情,挺起累酸的腰,直夸孩子们漂亮、懂事。孩子们就开心地伏在她的身上,围在她的身边,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妈妈。
“一个都不能少” 她逐户走访让苗寨山村辍学率为零
从教19年来,曾忠意只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教好书,不让一个孩子因为贫困失去求学的机会,条件再艰苦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凭借着要用教育让苗家孩子走出大山的心愿,她成了数百名苗家留守儿童的慈母、良师和益友。
扁占村很多青壮年劳力在外务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六七十岁的老人,带着少则三四个、多则七八个孩子,语言不通,生活困难,加上村民对教育重视不够,觉得孩子不读书还能帮着做活,很多适龄儿童因此游离在教室之外。
曾忠意和同事们到农户家中走访,看到的情景让人心酸:有的孩子做作业,因为没有桌子,放在板凳上做,人几乎是趴在地上,屁股翘得老高;年迈的爷爷奶奶带着五六个小孙孙是常事,最多的,两位老人带着五个儿子家的十一个小孩,困难超乎想象。“绝不能让一个孩子徘徊在校门外”成为了曾忠意心头挥不去的信念。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能读书,他们挨家逐户走访,做家长的思想工作,终于,服务范围内的所有适龄儿童,一个不落全部进了校园。
现在孩子们的头发长了,都是曾忠意给孩理发。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贵州站
从2009年进入伟核小学,如今已是6年,曾忠意记不清这些琐碎却贴心的事情,自己究竟做了多少。但孩子们的变化让家长欣喜不已:来陌生人不再围观了,懂事、有礼貌了,学校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有了天壤之别,星期一如果老师没能按时赶到,孩子们进不了教室,会自觉地在教室门口一排排站好,拿出课本来大声地朗读。
山村学校的生活是单调的。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组建了舞蹈兴趣小组,曾忠意想,学生都是苗家孩子,这就是一个最容易出彩的特点。经过多日思考和整理,她编排苗族舞蹈《跳月亮》、《苗山春早采茶忙》、《苗山红伞情》,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大山,孩子们的脸上,更是乐开了花。文艺节目,不仅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丰富了课余生活,更让他们收获了自信。从此,在苗家的房屋边、树林下,经常会看到孩子们轻盈的舞姿,也会听到他们清脆稚嫩的歌声。
现在担任学校教务主任、五年级班主任、同时兼上四年级语文课和五年级数学课的曾忠意,相比以前,工作任务已轻了很多,但她仍无暇顾及家里。丈夫梁正刚是德卧中学高中部的美术老师,还兼管着1400多学生就餐的食堂,常常忙得脚不沾地。她自己的父母远在百公里之外的望谟县乡下,均已是年逾八旬的高龄老人,每到节假日和学校假期,曾忠意总要想办法回到百多公里之外的老家看望父母亲。让亲戚朋友深感欣慰的是,凡是交给曾忠意的孩子,全都礼貌、好学,更是有7个孩子考上大学,成为乡亲传颂的佳话。曾忠意的儿子以及那个曾因为错别字连篇的侄儿,如今都是黔西南州赫赫有名的兴义八中的高二学生。
随着在伟核小学工作时间的增长,曾忠意与乡亲们、与孩子们、与这片土地越发结下深厚的情谊。但年事已高的父母让她时常牵挂于心,她说:“适当的时候,我再考虑到离家近一点的地方,离父母近些,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