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鼓楼校区汉口路校门
南大教授朱亚文 本人供图
“还记得在大门的位置抬头,看到‘今日我以南大为荣,明日南大以我为荣’的横幅吗?还记得在图书馆里,曾经奋斗过的每一天和心动过的那个人吗……”昨天是南京大学113周年校庆日,一条用35张钢笔画串联起的长微信,几乎刷爆了南大师生和校友的朋友圈,单日点击量突破了10万人次。现代快报记者采访获悉,35张钢笔画是南大医学院教授朱亚文创作的,配文则出自南大文学院研究生侯印国之手。
35张钢笔画
串起南大人记忆
从南大汉口路校门、图书馆,到小礼堂、大礼堂,再到北大楼……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在这条题为《南京大学,你是我的独家记忆。113岁生日快乐!》的长微信里,共有35张朱亚文老师的钢笔画作品。他笔下的南大建筑坚毅挺拔、栩栩如生。而伴随着这些钢笔画的是32个“还记得吗”的问句:“还记得小礼堂的钟声回荡耳边吗?还记得教学楼里,那些老师,那些同学,和那些故事吗?还记得为南京大学的底蕴深深自豪的一瞬吗……”
南大文学院研究生侯印国告诉记者,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他和南大工会的葛枫老师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医学院教授朱亚文的钢笔画。“我们觉得非常好,恰好南大即将迎来113周年校庆,我们就约朱老师有计划地画一些校园著名建筑物和景点的钢笔画。”朱亚文欣然同意。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他和葛枫分头抽时间拍摄南大著名建筑物的照片,再根据照片创作钢笔画。
朱亚文其实是南大医学院教解剖学的老师,今年53岁了。他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喜欢各种涂鸦,而画钢笔画是受到学艺术的儿子的启发。去年10月,是朱亚文和妻子27周年结婚纪念日,他想送妻子一份有创意的礼物。儿子就提醒他,“你可以画画啊!”就这样,他拿起钢笔,尝试创作。“第一幅画是画一个民居。”朱亚文说。
他的感情
都在画中
钢笔画不同于铅笔作画,一笔下去,没法再改。朱亚文认为,钢笔画最重要的是作画时心要静,眼光要看准,手还要巧。从那以后,他几乎每天都要创作一幅钢笔画。“画南大的建筑,是因为我从1988年来到医学院工作,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很深的感情。”朱亚文说,通常都是先用手机拍照片回来,再对着照片画。葛枫也会从一些比较好的角度拍下南大建筑物照片,然后推荐给他。“有的画比较复杂,要画七八个小时,这个时候要特别专心,心也会特别静。”
就这样,每天一幅画,他最终拿出了40多幅钢笔画作品。“南大是有历史沉淀的百年名校,我画金陵大学堂,画北大楼,都能感觉到南大这些年的成长变化。我的感情也全部倾注在里面。”
昨天是南大医学院28周岁的生日,他也希望借此方式,让这些年他教过的学生们再看一看南大的发展变化,重温一下大学时光和那些年尘封的往事。
南大师生校友
被钢笔画深深触动
侯印国说,5月初,当他从朱亚文教授那儿拿到了钢笔画作品后,就开始酝酿文字该怎么写。“我和葛枫老师反复沟通商量后,把这些画分成三条线,用文字串起来。”他说,就像一个人走路,从鼓楼校区汉口路的正门开始,第一条线是向北园走,经过图书馆、教学楼、小礼堂、大礼堂,走到北大楼,再绕到操场,路过西门再到赛珍珠纪念馆;第二条线是从汉口路门往南园走,经过学生宿舍,尤其是当年唯一的女生宿舍八舍,再出去到拉贝故居;第三条线是南大仙林校区一张代表性的图片。
“因为我们大家都对南大有很深的情怀,我想很多南大人在这里都发生过故事,这些微小的细节反而是最难忘的。”侯印国说,用朱亚文教授的钢笔画,引领大家再游母校,又用“还记得吗?”来引领大家去回忆那些珍贵的过往。
昨天,这条微信在南大师生和校友的微信圈里被疯狂转发和评论。截至记者发稿,已经有超过10万人次的点击量。
“记忆深处,最是相思时,动心,动情!”“祝福母校生日快乐”……很多校友借此集体留言怀旧过往。侯印国说,其实还是有些小小的遗憾。“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画很多校友心目中的浦口校区。仙林校区也只画了一张。”他说,明年校庆一定补一些仙林校区的图片,因为那里代表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