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血站和家人根据献血证统计的数据相加,2005年以来,黄希来累计献血量已经超过了11000毫升,而一个正常人的血量在4500~4800毫升之间。别人吃惊于他献出了自己血液总量数倍的血液,黄希来,这位43岁的汉子却并不觉得这有什么稀罕;如果别人拿类似“高尚”之类的溢美之词形容他,他会咧开嘴不好意思地笑。
黄希来一直觉得自己很普通,身份普通,行为也普通,他之前是中铁十局第四工程公司的一名炊事员,现在是公司的一名领工员。但别人不这么认为,他的不普通,不仅源于从1990年第一次献血起,黄希来走到哪儿,血就献到哪儿,还在于他是一名成功实施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对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微不足道。如果说那名需要造血干细胞的患者是幸运的,我觉得自己也是幸运的,毕竟配型成功的比例太低了,只有几十万分之一。”黄希来这么说2010年底的那次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0年6月7日,黄希来接到了一个电话:“你被配上了!”电话里说,“我是江苏省造血干细胞库的工作人员,您的造血干细胞和一名白血病患者完全匹配,您愿意捐献吗?”
“我愿意!”听到这个消息,2008年就加入中华骨髓库的黄希来不假思索地回答:“患者什么时候需要,我现在要做哪些准备?”“您是否还要征得您家人的同意。”电话里提醒道。“我的家人,您放心,他们都非常支持我。”黄希来回答。
黄希来的妻子因为严重的颈椎病病退在家,每个月还要花费不少的药钱,儿子在上初中,全家人都靠黄希来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生活。他们生活一直很俭朴,对自己十分“抠”,但有时却很大方。在得知贫困山区学生韩玉梅辍学的事情后,黄希来主动赶到韩玉梅的家,给她带去了部分学习及生活必需品,并拿出2000元现金交到韩玉梅手中,还表示要在今后的时间一直资助她,帮助她完成学业。黄希来的妻子提起丈夫的这些行为时,她只有一句话:“只要能帮助别人,我都支持他!”
然而,捐献造血干细胞,并非举手之劳。从接到电话并答应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那刻起,黄希来就把“戒烟、戒酒、少吃肉、保证人身安全”等一系列要求认真地记在心上。“我不吸烟,但平时爱喝酒、吃肉,可我还是把这些先戒掉了。每当嘴馋的时候,我就想到现在我的身上还系着另一个生命,也就忍了,我要对别人的生命负责。”黄希来的身体好,感冒发烧的小毛病都很少,但是为了这次捐献,他每天跑步锻炼,为的就是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参加捐献。
捐献前,当地电视台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面对镜头黄希来说:“只要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不论多长时间我都能坚持。一次不成功,我愿意捐献第二次。”
捐献中,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采集,全身的血液在密闭的环境下体外循环了4次,从他14000毫升的血液中成功提取了造血干细胞悬液140毫升。 从此,一个素昧平生的生命里将流淌着黄希来的热血。
“可以说,捐献改变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黄希来对记者说。
从最初的捐献发生后,黄希来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好事。但身边的同事却看在眼里,说起他,大家无不交口称赞,不仅因为他献血出了名,更在于他在自己岗位上的兢兢业业。他1987年参加工作,从事过电工、管道工等工种,干的时间最长的是炊事员,干了十五六年。为了让跟着项目走南闯北的工友们吃上“家”一样的饭菜,黄希来没少下功夫,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本人更多次在厨师大赛中获奖。
黄希来现在得到了很多荣誉。他是感动中铁十大人物,去年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对未来,这位自认为很普通的工人说:“只要我还能做,就愿意一直做下去。” (中工网记者 邓崎凡 通讯员 刘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