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来,村里的道路不断翻修,韩翠花却始终如一,坚持每天早起为村民扫街。
◆11年间,村里的那条路由窄到宽,由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一位老人挥动扫帚的身影却始终没变。无论风雪刺骨,还是骄阳似火,天天都坚持。人老空巢,她和老伴得到了乡亲们不少的照顾。她将扫街这件平凡的小事重复了4000多遍,扫帚扫秃了,知恩图报成了她一生的信条。
3月18日清晨,春雨过后,通向兖州市小孟镇梁家村的水泥路宽敞笔直,路上见不到一片垃圾,在青色麦苗的映衬下更显得干净整洁。来到梁家村村委大院门口,70岁的韩翠花老人正动作麻利地将成堆的垃圾扫进簸箕。像这样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来义务扫街,她已经坚持了11年。
老人说,女儿出嫁到邻村后,家里就只剩下她和老伴相依为命。2004年,老伴刘凤瑞被外村人撞伤,多亏村里人帮忙才保住了腿。后来下大雨,老伴带着钢筋的腿又二次摔伤,女邻居不避嫌,冒雨背着老人去了医院。办大病救助,申请危房改造……“村里处处都想着俺老两口,俺也没啥可报答的,扫扫街能让大伙心里清凉清凉。”
说着话,韩翠花把记者让进了家。院子里虽然没什么值钱的物件,但是摆放整齐,地面被拾掇得干干净净。来到堂屋,老伴刘凤瑞正坐在一处玉米堆里剥玉米,“去年收的,一直剥到现在。”刘凤瑞拖着受过两次伤的左腿坐了过来,他笑着说,他们的力量有限,感恩也像剥玉米一样,天天坚持干点,粒粒都含着真心实意。
“干不了重活了。”老人长嘘一口气,把左腿的裤腿角撸了上去,上面仍能看到几处做过手术的痕迹。老人说,那年撞他的小子耍赖,死活不给他付医药费。家境贫寒,在村里也是“势单力薄”,要不是村干部主持正义,替他家要来了5000元救急的钱,他的腿想必也保不住了。
这些年为了看腿,已经断断续续花去了10多万元。韩翠花告诉记者,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日子过得更是吃紧,多亏村里为老伴申报了大病医疗保险,生活也能勉强维持。2011年,村里又为他们申请了危房改造工程,几十年的老房子被翻新,老两口满含热泪:“这是俺盼了多少年的事了。”梁家村党支部书记李海龙告诉记者,过年过节,他们会给老人送点东西,现在村里正为两位老人申请低保。
韩翠花老两口是大家伙口中的老实人,街坊邻居也都愿意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两年前的夏天下大雨,老伴刘凤瑞在雨中滑倒,摔伤了曾经做过手术的左腿,韩翠花身单影薄扶不动老伴,只能看着干掉泪。邻居徐代云二话没说就把老人抱进了屋里,并召集其他邻居把他送到了医院。
当时左邻右舍的邻居都来了,站了一屋子,很多人现场掏出钱来往韩翠花手里塞。“远亲不如近邻啊!”说到这,韩翠花抹起了泪,“女儿外出打工,平常也不怎么回来,俺俩都不识字,就是给女儿打个电话都是请邻居来帮忙拨号。大伙对俺的好,俺都一一记在心里。”
“人家对咱怎么好,咱就得对人家怎么好!”11年来,村里400多米长的东西主干道就成了韩翠花感恩的场所,每天坚持早起扫街,特殊情况脏得厉害,下午再扫一遍。有一次,韩翠花在地里掰了一天的玉米,回来看到路上有好几处垃圾,她就大晚上摸着黑扫了一遍。
“这些年俺也习惯了,路上有垃圾就好像自家的锅台没擦干净一样。”韩翠花说,扫干净了,人人心里都舒坦。起初,家人和一些村民并不理解韩翠花的无偿付出。女儿认为母亲辛苦了一辈子,现在年纪大了,应该安享晚年,不应再那么辛苦。况且父亲行动不便,许多地方都需要她照顾。
有的村民认为村里有保洁员,韩翠花是在抢人家饭碗,甚至认为韩翠花爱出风头、多管闲事。但韩翠花11年如一日,不求索取、不图回报,她的坚持赢得了家人和村民的理解。
刚过完春节,老人家里贴着各种各样的“福”字,韩翠花说,“吃亏是福,何况俺得过老少爷们的好,现在趁着还能劳动,每天能坚持回报村里,这也是俺的福气。”老两口现在还伺候着一亩多地的庄稼,虽然大伙都很愿意帮助他们,但除非万不得已,他们不轻易麻烦别人。
“知恩图报,天经地义。”韩翠花说,老人满口只剩下一颗牙,这四个字却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