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郑州大学“书霸”近4年读824本书 揭秘:他是咋读的

发稿时间:2015-04-24 08:43:00 来源: 大河网 中国青年网

 

  沉浸读书中的郑豪

 

郑豪的读书笔记本

  在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变快的今天,读书似乎已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不过,对郑州大学的郑豪来说,他时常过着“奢侈”的生活。4月23日,记者从郑州大学获悉,历史学院大四的他,平日里手不释卷,大学期间每天至少读书2小时,月均读书量25本,不到四年就已读书824本。堪称“书霸”。

  根据郑州大学2014年阅读报告,2014年郑州大学共有45516位读者借阅图书,人均借阅11.4册,全馆共计外借图书518009册,而郑豪以一年240本的借阅量排名读者借阅排行榜第二。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咱们就来扒扒他是咋读的。

  “三个本”驾驭学霸的读书生活

  “每日计划本”被无数个红色小对勾占领,像一张满分试卷,做完一件事就打个勾是郑豪每天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之一。

  “每月计划本”则像个日历,小方格里写着他的月安排,郑豪表示自己手写日历,是合理安排时间的法宝。

  2011年29本书,2012年212本书,2013年270本书,2014年274本……读了什么书、读到了哪里、读了多少书,所有的读书记录都在他的“读书记录本”里一目了然。

  郑豪总结道:“这三个本就是我的小跟班、小伙伴,它们陪伴着我成长,让我每天的生活都过得清楚而充实。”

  从中学开始,郑豪就用很多本来记录生活,作文本、“多写本”、摘抄本、日记本、笔记本、计划本。每次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他都超额完成。

  初三时,他把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改编为剧本,仅用一个星期,就写满了两个作文本。

  中学阶段使用25个摘抄本,正反字迹密密麻麻,内容不仅涉及文史哲,还有广告词、歌词、数学题的解决方法、生活小窍门等,对他而言,摘抄就是对生活最好的记录。

  上大学后,郑豪的摘抄习惯依旧没变,只是由纸质版变成了电子版,方便自己查资料、写论文。

  郑豪从小就对看书感兴趣,但由于父母都是只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家里并没有太多藏书,所以对郑豪而言,拿到书便如获至宝,读书成为他最大的享受。

  大学的暑假,他留在学校看书学习,寒假就从图书馆借书,背着十余本书回家。从河南到四川,近2200公里的距离,他走过弯路,拖坏过皮箱,但是他并不觉得辛苦。用他的话说,带着书就心里踏实。

  现在郑豪宿舍的空床上放满了书,自己的书桌和衣厨也被书占据,用小型纸箱大概能装十箱书,他说将来会在家里安置几个大书柜放自己的书。

  郑豪看书虽并不“挑食”,但在大一下半学期,他逐渐发现了自己的阅读兴趣,读书领域也渐渐转向了历史。

  书读多了,看书速度也越来越快,面对其他同学难以“啃”动的史学论著,他却能达到“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境界。在他眼里,历史并不是想象中一块硬邦邦的老腊肉,而是活生生的小鲜肉。

  谈到读书的收获,郑豪坦言:“读书确实不能当饭吃,但它会改变一个人,读书让我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让我去做一个独立自主、有个性、真实、自在洒脱的人。”

  在郑州大学2013年‘读书达人秀’的比赛中,郑豪凭借自己丰富的阅读量和出色的表演夺得了特等奖。这份荣誉的获得,是对他多年阅读成果的最佳褒奖。

  “不食人间烟火”倒逼学霸成长

  上大学,是郑豪第一次离开父母,远走他乡对他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不抽烟、少喝酒,不打麻将、不玩游戏,不爱逛街、不是吃货,这样的“癖好”使郑豪和同学们少了许多交际。

  郑豪自诩:“那个时候确实觉得自己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他过去从未坐过公交车,以至于上大学第一次就坐反了方向。车到终点站,乘客纷纷下车,他却逆着人流上车,被公交车司机气愤地赶下车去。

  申请进入学生会、做社团干事,他都相继落选;南北方的习惯差异,集体生活的适应与人际关系的处理,诸多难题横在面前,让他寸步难行。

  晚上他还经常梦到高中数学老师给他出难题,折磨得他满头大汗,时常从睡梦中惊醒。

  于是他发邮件给大学老师寻求帮助,孙鹏、李晓敏、王士祥老师都成为了他前进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为他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他逐渐走出逆境,变得开朗起来,开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在《中国文学概论》、《唐诗研究》两门课的课堂上,授课的王士祥老师见证了他从“内敛羞涩”到“自信大方”成长的全过程。

  起初,郑豪在王老师的课上回答问题胆怯不语,但是每一次王老师都会给予鼓励,让他积极抓住发言的机会。

  在一节《唐诗研究》课上,王士祥老师给郑豪15分钟时间,讲述对《山居秋暝》的理解,但他实际用了90分钟。王老师说,虽然郑豪没有把握好时间,但是可以感受到他思考全面深入,已经有较强的表达欲望,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

  而现在的他,历任年级长、年级学习委员、历史学院《嵩阳》期刊主编、校史编辑室学生助理,又被保送至中央民族大学。回首四年的大学经历,他总结了八个字:“热爱生命,学会感恩。”

责任编辑:实习生李婧怡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