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市彭场镇48岁的“种鳖达人”陈静涛,在20年前就开始了在农业领域的闯荡。这么多年一路走来,陈静涛跌宕起伏的养鳖之路颇具代表性。农业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但想干好却也没那么简单。
彭场镇是“全国无纺布之乡”,20年前的陈静涛也是纺织业大军中的一员,经营一家纺织机械配件生产企业,但毕业于水产养殖专业的他,念念不忘的仍是老本行。1995年,陈静涛投资50万元,租了30亩地,搞起了水产养殖。
然而,养鳖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能用甚少。陈静涛没有摸着门路,倒腾了两年血本无归。
既然干了,就要干出点名堂。陈静涛没有放弃,就这么一边纺织一边养鳖,每年把纺织厂赚来的钱投到养鳖上。到2005年,1000多万元扔进了鳖池,分文无收,纺织企业却被拖垮了。
2005年的春节让陈静涛永生难忘。在那之前,他借遍了亲朋好友的钱,债台高筑。快要过年了,讨债的天天上门。年后开学,女儿的学费还没有着落。那天下着瓢泼大雨,陈静涛骑着摩托车,跑到妹夫家借了5000元。“奋斗了这么多年,女儿上学的学费都拿不出来,还有脸见人吗?”那天晚上,心灰意冷的陈静涛走进养鳖池,想“一了百了”。然而,自己就这么走了,老婆孩子怎么办?欠的债谁还?“坚决不能认输!”他自解自劝,又爬上了岸。
出路何在?2006年的一次同学聚会,老同学的一番话启发了陈静涛:“光靠土方子肯定不行,本地品种不优化就退化,再这样下去还是暗无天日!”
必须培育新品种!陈静涛找准了前进的方向。他想到自己曾经接受过培训的华中农业大学,找到该校水产学院王卫民教授寻求指导。王教授诚恳地告诉老陈,鳖苗培育虽然有理论、有方向,但是缺乏应用到实践的支撑数据。
研发之路艰辛而漫长。甲鱼怕人,喜欢夜间活动,要掌握其习性规律,只能做一个“夜行者”。为了观察甲鱼,陈静涛长期盘桓在蚊虫肆虐的产蛋棚和潮湿缺氧的孵化室,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
老天不负有心人,在陈静涛和王卫民共同努力下,三个看家品种——“宏旺1号、2号”和“宏旺牌年份生态鳖”相继问世,逐渐“称霸”湖北鳖苗市场。
2011年,已经养了15年甲鱼,也赔了15年的陈静涛,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那一年,10亩水池的甲鱼苗销售一空,纯收入130万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陈静涛多年打拼中感悟最深的一句话。除了品种优势,养殖和繁育技术也是他的绝活。他独创的亲鳖养殖孵化技术、“中药辅疗秘方”以及孵化过程中的控温技术等等,都有很高的含金量。目前,他有20多项技术已经申请了专利。
品种和技术优势让陈静涛的鳖苗成为了“抢手货”,尽管市场售价是其它常规鳖苗的2倍多,仍供不应求。应城市的唐真强是陈静涛的忠实客户,已经连续5年在他这里购买鳖苗。他告诉记者,老陈培育的鳖苗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残次率低,而且裙边大、颜色漂亮。
如今,陈静涛创办的湖北宏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占地1100亩,一年可繁殖种鳖苗近千万只、养殖商品鳖320吨,年销售收入近亿元。
记者 何红卫 石亚楠 乐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