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老农王汉清自设“小银行”资助十多人考上大学

王汉清自设奖学金助学子考大学

发稿时间:2015-04-02 07:19: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国青年网

  中新网金华4月1日电(见习记者 李婷婷 通讯员 周建福)在浙江省金东区曹宅集镇上一处矮旧的房子里,生活着一位朴素的老农,名叫王汉清。尽管住得简陋,生活也不富裕,但老王家一直有个助学贷款不计利息的“小银行”。19年来,他共捐出10多万元,有二十多位学子从这个“小银行”里借过无息贷款,有十几人考上大学。

  捐资助学帮助莘莘学子?对一些有成就的企业家来说此举很常见,但对一位七旬的老农而言,拿出自己种田的微薄收入给学生发奖学金,却显得稀奇。

  对此老王有他自己的想法。今年73岁的他,1961年毕业于西宁化工专科学校,后下放到农村,种田兼做木工活。但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梦,就是让更多的人完成学业。

  1996年8月,王汉清送走了到外地工作的小女儿后,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不少有潜力的孩子因父母不重视教育或家庭贫困而辍学,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后,因为没有知识,不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的甚至走上犯罪之路,多可惜啊。他想,是否能以一己之力,为贫困的孩子做点事。

  那次,他决定在三个女儿都曾就读过的金东区曹宅初中设立一笔奖学金,叫“珏玫琼奖学金”,就用三个女儿的名字命名。

  11月初,老王卖掉了1000多公斤柑橘,把1100元钱交给曹宅初中,第一次给学生发放了奖学金。

  第二年,将近翻了一倍多,2400元。第三年,家中的收入不理想,但他仍拿出1500元钱给学生发奖学金,此后每年不曾间断。

  1999年,王汉清的妻子因病去世了。妻子去世一个月,又到了发奖学金的时候。于是他把办理妻子后事后剩下的3300元钱全部捐给学校……

  “我打算将‘珏玫琼奖学金’永久地颁下去。将来我不在了,就由我的子女儿孙传承下去。”至于来源,王汉清早就计划好了,就是用银行的红利来支付。

  原来,他在农村信用社存了点钱,后来信用社改制,他就将这些钱入了股,又凑了2.1万元,现在股本已扩大到10万元左右,“这样每年就有一万元左右的股金分红,我要用这些红利,设立永久性的奖学金。”而且,他还准备将卖土地的钱全部都捐给教育。

  此外,为了提高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所借款要求学生本人大学毕业后3至7年内归还本金。有时大学生上门来借学费,正好家里没钱,老王就去别人那里或银行帮助转借,利息照样由他支付。

  一位曾获得奖学金的学生说:“虽然钱不多,但他把爱心的种子播撒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更认真地学习,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近日,王汉清被评为2014浙江教育十大年度新闻人物。“我一生崇尚‘性本善’,只要做了好事、善事,心里就快乐。生活简朴点好,留给子女的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更重要,因为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的。”王汉清说道。(完)

责任编辑:李彦龙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