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知心姐姐”郑秀梅

教师郑秀梅被称“知心姐姐”

发稿时间:2015-03-25 07:44:00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中国青年网

班级《雷雨》表演后郑秀梅(二排右一)与学生合影

郑老师参加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培训

  做郑秀梅老师的学生,是幸福的。在高考和课改之间,她完成了学生成才和成人的完美结合。她认为学语文除了获得满意的高考分数,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发展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的平台。她说语文的魅力除了品味文字之美,更是和另一时空的人进行情感交流,为浸润学生的心灵提供一片沃土。别小瞧她,她是我们的老师

  开学第一天,预备铃响,但有一个同学却依然站在讲台上。有人善意提醒“上课了”,可她并没有走下讲台的意思。上课铃响,“上课!”那个讲台上的“学生”喊到,所有人惊呆了,“你是老师?”“不可能吧!”……各种惊讶、兴奋的声音充斥着教室。这是郑秀梅第一次走上南充高中讲台时的情景。她像这样被当成学生的事不止一次发生,记者看到这位扎着高高的马尾,个子小小,笑眼弯弯的老师,瞬间明白她被误会是情理之中的事。

  年轻也是一种优势,加上郑秀梅老师亲切活泼,学生喜欢接近她,人气极佳。学生愿意和她分享青春的秘密,成长的烦恼,在学生心里她更像是一个可爱亲切“知心姐姐”。“忘不了那些有你在身边,足以温暖内心所有苍凉和冷漠的爱和感动”已经毕业的学生给她如是留言。

  “别看她个子娇小,上课可特别投入,声音明朗有力,激情满满。我们非常喜欢她。”学生曾曦嬉说。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她教的班级语文成绩名列前茅,就像学生说的“娇小的身躯里却蕴藏着不容小觑的力量”。

  高一的第一堂课她讲的主题是‘你、我、她’。“你”是指学生,‘我’是指她自己,‘她’则是指语文。“这亲切、特别的第一课让原本生疏的我们一下就拉近了距离,我们对语文以及老师都产生了好感,我们觉得这个老师与众不同。”邓琬双谈起和郑老师上的第一节语文课记忆犹新。

  “知心姐姐”的那些“神题”

  郑秀梅始终坚持语文和生活应该存在最紧密的联系,生活就是课堂,“事实就是教材”。“对于生活,我们不能冷漠。”于是郑老师将生活融入语文,鼓励学生重视点滴积累。“教学楼上的箴言,走道诗歌长廊上的诗词、广播里出现的病句等等都会成为郑老师的考题。你要是不留心身边的事情的话,可就惨了。”一个同学笑言。对此,13班学生刘子涵精辟地概括到:“她的教学方法科学有效,题海战术非她所爱,我们平常的语文作业都不多。她信奉的是‘积跬步,致千里’。”在郑老师的帮助下,语文学习已经成为了学生们的一种习惯而非负担。

  郑老师善于思考,语文知识博杂,她常常自行总结一些方法。当她讲到某个知识点,有的学生急急去翻书,她笑笑说“别翻了,书上没有,我自己总结的”。“可她说的这些比资料上讲的还好用。”一个学生说道,“她讲词语的时候喜欢根据造字法,从字的起源讲起,所以有时候我们语文课黑板上有些‘图画’。这样讲很有意思,我们由此领略到了汉字的优美和博大精深,对语文就更有兴趣了。”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吗?”这样看似生物学科的问题也会出现在郑秀梅的课上,原来她是要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诗歌阅读的整体性原则,理解同一意象在不同语境里的不同含义。这样独特的切入点激发了大家探讨的兴趣,将枯燥的鉴赏理论变得形象可感。

  “如果你是一家婚庆公司的企划人,你会给别里科夫设计怎样的婚礼仪式和礼服?请以课文为依据,说明设计理由。”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时候,她这样问学生。她希望学生将丰富的想象和对文本的把握结合起来,以此加强对课文人物形象的揣摩。这样新颖的上法,学生自然热情倍增。

  郑秀梅说,语文就是应该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记者听的这堂“句式仿写”复习课,她抓住前段流行的《后会无期》的经典台词,与龙应台《牵挂》里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她总是拿有争议的、有意义的事件、现象和学生一起思考探讨。讲《烛之武退秦师》,她另辟蹊径,和学生探讨烛之武的说辞会打动秦君是因为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从而展开了对人性的讨论。讲《论语》里的君子道德,她就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规则谁更重要,学生明白了不能被道德绑架,否则就是伪道德。

  的语文课

  郑秀梅一直试图改变以老师为主的传统课堂模式,给让每一个“你”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她从不吝啬于让同学们自由展示才华,那小小的讲台,同样也是同学们的一方天地”“郑老师的语文课堂是我们学生的课堂,我们拥有很大的自主权。在自主思维中,我们体悟的是真正的语文艺术。”学生龚椿楠说。

  高一时,她拿出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演讲,同学们大胆发表自己对于学习、生活的感想,交流表达能力大大提高。那些精彩的演讲,比如《刘邦掉进厕所里》《红顶商人胡雪岩》等等,至今让大家印象深刻。

  电视剧也可以进入她的课堂,学生姜典对此印象极深。“高二时要品鉴诗歌,我特别想讲当时热播的《甄嬛传》,心中却又怕老师不允许。令我惊喜的是,郑老师不仅同意而且还耐心地帮我整理诗词、修改讲稿,反复斟酌词句。最后她还补讲了剧里其它经典诗词,我很高兴得到老师的认可。”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郑老师一直提倡寓教于乐,从细微处感受语文的魅力。“我们向往着神秘绚烂的语言世界,她的语文课堂便是我们借以窥探的第一扇明窗。”姜典郑重地说。

  有时,郑秀梅甚至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学习《雷雨》,她和学生一起读原著全文,然后组织学生表演话剧,演绎人物的悲欢离合,用表演体现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体会话剧的主题。

  她鼓励学生将阅读当成生活常态,每周保证有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阅读最接近教育的本质’,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一起分享生命体验的过程。如果只是寻章摘句,着力于好词好句的读背应用,就只是功利地利用书籍。”她认为语文的精髓是情,是和另外一个时空的人分享生命体验。引起了共鸣,震撼了心灵才是成功的课堂。毕业多年的学生仍然记得她的一些感人至深的课,一位同学提起当年一起读《陈情表》的情景,读到“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她已经潸然泪下,学生也跟着红了眼睛。这节课师生一起品悟亲情的真谛,一起成长。她总是这样,希望用一篇篇美文浸润学生的心灵,在一次次小小的心灵涟漪里收获点点感动与启示。

  “语文似乎极容易被现代人遗忘,但是我相信在你的带领下我们走出一条我们的‘中国路’”“梅子姐,谢谢你改变了我对语文的看法”“郑梅梅,和你在一起上语文是我最开心的事”。学生的评价对她既是肯定,也是鼓励,于是她不断探索,希望能做得更好。

  任性的老师

  好老师就是这么任性,郑秀梅坚持语文没有标准答案,即使是高考题,也是参考所用,她的学生说老师常常带领他们改答案。

  改答案,就是质疑。“我们现在的学生思维更活跃了,但因为考试,而慢慢失去质疑的能力。”郑秀梅坦言,不希望学生仅仅成为考试的能手。“我们学生需要在严密的公式之外得到思维的转变和休息。其实,语文是另外一种思维,并且被赋予更重大的责任,那就是教学生学会思考,透过文字追寻背后的真相。”

  因而她最欣慰的是被学生抓住“小辫子”。谁都可能犯错,学生能发现并指出教师的不足,这说明他在思考,在辨别。每当这时,郑老师总是为学生点赞。她说,在高考面前确实应该重视分数,自己也在这方面努力,效果也不错,但也不能让学生对分数太过功利。“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就如辩论赛一样,可以立场不同,但是非对错应该心知肚明。”

  相约黄昏后

  在上完下午的三节课后,郑秀梅在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采访途中,3名吃完饭的学生相约来到办公室,等待郑老师的“小灶”教学,“这些同学的语文是弱项,但是又很想提高,对于愿意学习的同学,老师应该给予最大的帮助。”一个学生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对郑老师说:“郑老师快去吃饭,多吃点长高点。”听到这样的话,师生亲密无间的朋友般的情谊让人觉得温暖,用她的话说自己“被学生‘欺负’着,却又幸福着”。

  记者感慨,和这样一个亲切有爱心的的老师度过高中三年,定是温暖快乐而收获满满的吧。也正是有这样一个个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智慧的花园里才百花齐放,硕果飘香。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杜强 摄影报道

  郑秀梅

  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多次获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说课竞赛一等奖和学校读书演讲比赛特等奖。多次被评为校“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获校“高考贡献奖”“优秀教师”称号,南充市论文评比一等奖,中国中等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等。

责任编辑:王秀丽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