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萌(中)和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成员发起的助学字典项目
09年她去贵州,看到了一片贫瘠的土地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12年她来到甘肃,看到了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付出;今年她到了青海,看到了破旧的学校连一本字典也没有……13年,她在微信/微博上做了几次赠书活动,赠送青年导师及她个人的新书,消息一发布,书就被一抢而空,这个人就是被很多年轻人称为女神和女汉子的张萌。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春节特别栏目——“春之声,青春梦”栏目中,张萌做了这样一个演讲。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竟然80%的求书者都来自农村……我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我在微博,私信他们:“为什么会关注我们这样的平台?”我就是想探究一个真相”。
他们说,“我们在农村,平时根本没机会见到“名”人,就是有机会去见,我们也不能去。”
“我付不起路费……”
……
“不知道你们听了是什么感觉,我听后,心里特别难受。这就是现状,有可能你并不相信,其实刚开始我也不信,只有真正去过了,听到了,看到了,切实感受到了,才会知道农村与城市究竟有多大的差距,尤其是教育上的差距!我们多不希望这是真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纪,却似乎不在同一个时代”。
……
大家好!我叫张萌,是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的创始人。做完这个自我介绍,你一定有很多疑问,第一,这是什么组织?第二,这个女孩为什么在这个组织?第三,这个组织做什么?
其实我早想到你会有这样的疑问——因为基本我每天都会被问到同一个问题,我要一遍又一遍耐心的回答:我是谁?我做什么?我为什么做?回答过上万遍,却还是要细致讲解,说实话,我很想随身带个播放机,每被问到这个问题,就播放一次。
那么就按照惯例再来一遍:
GYL是一个分布在28个经济体、致力于全球青年发展的公益组织。通过线上、线下组织全球最杰出的青年精英,用他们最喜欢、最常用的方式,开展活动。与青年导师互动与交流,构建青年领导力。我们起步才2年,正在艰难爬坡。
GYL是一个由中国人创始的组织,组织成员遍及中国和世界各地,如何优化组织成员的交流?我们需要找到一个“痛点”,让大家都因这个“点”而聚集起来。我们的公益行动也正是借鉴了这样一种思路。
所以,我们发起了一项新的公益行动——助学字典公益项目,为中国中西部地区贫困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捐赠字典。
有人肯定问,“送字典有什么稀奇”?
参加过公益活动的都知道,一个人完整参加一个公益项目,从开始筹资、到最终完成公益行动,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大部分人有自己的职业,这决定了爱心与公益心鲜能播撒得长久而火热。因此,公益行动的构建者与组织者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并确保公益做的透明、无污染?我们需要避免“公益组织辛苦集资,然后竟不知把资金花给谁”这样的问题。也同样需要确保实现“如何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于是,经过艰难的头脑风暴与艰苦实践,我们依托在GYL平台——一个维护了三年的平台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即“星暉行动”,向中西部偏远地区的贫困小学生发放字典。
送字典这个事情看似简单,但其实不然。我们把它划分位三阶段。
首先是谁来买字典?
我们一般会选择企业家、青年导师以及合作伙伴。我们通过“微信”销售字典。购买的起点是500本。这个数量,足以完成一个贫困地的充足供应。然后把他们组织或个人的LOGO及二维码做成贴纸,贴在字典上。
其次是谁来在字典写赠语?
GYL活动很多,仅2014年我们就完成了148场活动。每位参加活动的嘉宾,都会拿到一本字典,他们在扉页一笔一画、工整写下姓名与工作单位,有的还留下了自己的联络方式。一段时间后,一个边远地区的小学生,你绝对要相信,他家里很可能穷到买不起一本字典,这样的孩子将得到一本字典,就像我手中拿的这个字典,是免费午餐公益基金发起人邓飞先生书写的字典,上面还留有他的名字。
在这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老师同学家里人,首先认识的就是这位陌生的叔叔阿姨的名字,认识的字也是邓飞几个字。他能够看到、感受到某位陌生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对他的祝福。在他成长过程中,会对这个人形成一种憧憬、一种向往。他很有可能想成为像这位富有爱心人士一样的人,或长大后想到他的单位去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是谁来送字典?
送字典的一般都是青年人,他们在“微信”平台申请心仪之处,汇聚一定数量后,这个团队就成型了。他们将带大家美好的祝福、踏上公益之路。
我小时候也有这么一本字典,但当时没有这么精美,是软皮的那种字典,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整整六年时间,我都在用这本字典,因此我深深知道一本字典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所以,我们选择送小学生新华字典,一是因为它陪伴孩子们时间久;二是因为偏僻地区方言很重,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会讲标准的普通话,字典代表的是标准的读音、正确的释义与汉字书写方式。
其实,送字典不仅仅是帮助了贫苦的小学生,也帮助了我自己,我更加读懂了字典里的两个词,也就是我标题的两个词:艰难和快乐。
我始终认为,志同道合之人的聚会不应该只是吃吃喝喝,每个物种都有这本领。我们要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公益,特别是有创新精神的公益,就是不一样的事情,可以在惠及他人的同时,使自己得到升华。
谈完了助学字典,现在我想讲讲我们遇到的重大问题与挑战:GYL定位于两类青年人群:过去曾任学生领袖的青年,以及创业家青年。选择定位于青年领袖,是因为我们相信,在学生时代,能够兼顾学业同时愿意为学校奉献青春与热情的学生干部们,大多是心怀担当与理想的,就像我以前也是北师大研究生会主席,能够保持专业第一名的前提前,我们为全校17000名研究生服务,平衡学生工作与学习时间的唯一方法就是缩短自己的睡眠及娱乐时间,或者说,我们就没有娱乐时间;GYL选择关注第二类人群——创业家青年,在于他们的创造力与创新力。任何一位创业青年,就像我现在一样,都要面临着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条道路困难重重、需要面对各种阻挠、沮丧、孤独或寂寞;尤其是创始人,你在团队是核心,大家的风向标,需带领大家一起奋战,总要有创新点来满足市场的供需失衡,且你没有退路!创业家青年是极富创造力且勇往直前的人。
这样来看,GYL定位比较清晰:我们选择服务于有使命与担当,具有创新力的新青年。作为第三类社会形态的非政府组织,GYL不能辜负这些青年,需要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服务来凝聚他们。因此,每年GYL各类青年活动,例如两岸四地的青年创业领导力研习营、全球青年大会、青年领导力论坛等,总能吸引上万名青年的关注与参与。毫不夸张的说,每次能够获选参加我们活动的青年占总报名人数,甚至不到百分之一。刚开始,我们还引以为豪:瞧,你看我们活动多么魅力十足!报名多么火爆!大家多么喜欢我们!
这种自我满足感持续时间并不长,就发生了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去年夏天,我们在承办两岸就业创业领导力研习营时,需从海选报名青年中,仅选拔80名两岸青年领袖,参与我们的活动。第一轮选拔异常激烈,太多的青年代表与我们失之交臂。
就在6月上旬的一天傍晚,一个人,没有预约,突然闯进我办公室。
当时我吓了一跳,抬头一看,是个女孩,我长舒了一口气,但看着似乎愤愤不平的美女,我问她,可否在办公室外稍候十五分钟,再来见我?她直视了我五秒,一扭头出了办公室。
刚刚十五分钟,她踩着时间点来了,这次敲了门。
“为什么我没有通过申请?”她一开口,我就立刻明白了,又是一个没有通过两岸研习营的青年。我接话说“刚好,桌面上有训练营入选者的资料,你看看?”
她随手抽了一份,看完,又抽了一份,看完,她说话了“我明白了”。我微笑着说“以后有机会”。
送她出门没过五秒,她又推开门进来,直接说“萌姐,你信不信荣誉获得和优秀青年的机遇有'滚雪球'效应?为什么不能给那些正在优秀路上的我们一个机会?”我瞬间无语……
我们又谈了十多分钟,第二次送她离开时,她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因为我认可她的话,就是对一些有梦想,而且特别渴望成长的青年,但现在还没有达到我们入选标准的青年,我们能做些什么?
事情已过去半年多,这个问题始终在我脑海。我想了很多种途径、很多种方法,想去帮助到那些还不是特别优秀,但心怀梦想的青年。他们大都向往创业,希望可以得到帮助,他们也希望像入选GYL的青年代表那样,有一位定向的专属青年导师指导他们走好创业之路。
究其原因,我们不是一个商业组织,我们不向青年收取费用、不盈利,我们需要拿着捐助人的钱,来合理安排活动,这就注定GYL没办法为更多青年提供服务,我们只能为1%冰山上浮出水面的那些青年提供帮助,剩下99%的青年,我们爱莫能助,只能看着失望的背影。但每每看到他们的失落,我的心总有阵痛,而且这种痛愈发的强烈!我告诉自己,一直不断的重复着告诉自己:“张萌,必须构建起一个平台,让这些向往优秀的青年们,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3年,我在北欧行走,无意间发现那里咖啡的神奇魅力,这里的与之前喝过的咖啡完全是不一样的体验。当时我走遍了赫尔辛基、拉普兰地区罗瓦涅米、奥斯陆、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体验每一地最具特色的咖啡店,品尝各种咖啡。就在当地咖啡大师的指导下,精心调制出第一杯北欧咖啡时,我萌生了一个重要的想法:将北欧咖啡引进中国!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这种咖啡文化。
其实,我的想法是,用双肩挑起一副担子,一头是公益事业,继续做好GYL,一头是商业,眼下看是咖啡连锁店,争取能够用赢利来支撑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两者是互补的。
选择咖啡这个行业,也是基于我对咖啡的理解。咖啡店不同于饭店、酒店,它是一个思想交换的平台。咖啡文化精神中最重要的就是分享文化——“分享精神”,不正是GYL精神吗?如果可创立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咖啡品牌,并传播到世界各地,我们的青年咖啡店,先在北京、上海,接着在祖国的各个城市,并逐渐遍及到世界各地,在为GYL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每一处的咖啡店又都是吸收当地就业、为青年创业提供培训服务的平台,也是一个有志青年与导师思想交流的平台,更是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就可以自己当股东的实现创业梦想平台。
我们的商业会为公益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当然,这副担子的两头的筐里,装的是不同的东西,就像我们的商业、公益,一定是两个筐,是两条线,经济上和从业人员上,都是截然分开的,因为在我看来,做公益,就要做得纯粹!
现在的我,在公益事业刚刚起步不久的时候,为了使公益事业持续前进而又不是仅仅靠募捐,又在筹备新的创业,压力可以想见。但是我感觉,一副担子有了前后两个筐,反而会平衡,也许走起来更轻松更快捷。当然,这是美好的未来,眼下的山坡,很高很陡。
说起来,尽管有人看我是一个“女汉纸”,但我毕竟还是一个年轻的女孩,我也经常被问同样的问题——“如何平衡?如何克服女性弱点?”其实,工作中,我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作为一个女性创始人,肯定是困难一来,第一个抡起胳膊迎难而上;成果成绩一出来,自动往回撤的那位,我没有时间想其他。
我说,这也是一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