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车轮上的学校”,难以承载淡淡的乡愁

发稿时间:2015-03-03 09:34:00 来源: 福建日报 中国青年网

  □邹大鹏

  时隔多年,笔者回到位于小县城的老家,发现自己的中学母校和弟弟的小学母校竟然全“丢”了,原来的地点已是住宅和商业区。学校去哪儿了?在城区偏僻一隅,笔者找到了乡亲们口中的“车轮上的学校”。

  新校址坐落于一片农田和工厂旁,名称改为农民工子弟学校。“说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其实入学的大部分都是城区里的孩子,我也在附近买了新房方便孩子入学,谁让这是全县教学质量最好的一所初中呢!”一位家长说,“名校经济”在小县城也有市场,更关键的是,老校址所处黄金地段都被房地产开发商盯上了。

  老校址被称之为黄金地段,是因为这些地段大多处于成熟发展区域,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生活方便,但学校搬迁却苦了“舍近求远”的孩子们。笔者开车实测发现,新、老校址相距四五公里,若步行,不少学生返家吃午饭和午休时间将变得异常紧张。大多学生上下学只能乘坐公共汽车,所以新学校被家长们戏称为“车轮上的学校”。

  “在大城市几公里不算远,但县城就这么大,大家收入也不高,仅孩子们的公交费每月就要增加五六十元。”一位生活并不富裕的邻居抱怨说,学校搬迁带来很多不便。

  诚然,新校舍较老校舍更加宽敞,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变化。然而,原址的面积也完全可以承载这些功能,为何不能在老校址重建?地块要开发,经济要发展,但是否一定要以学校搬迁作为代价?

  就近上学,在本就不大的县城,算不得奢侈的梦想。记得从前,许多孩子踢着石子步行10多分钟就可以到学校,一番追逐嬉戏后就能到家吃上热腾腾的午饭,这些童年趣事承载着成长的欢乐,也应是乡愁的一小部分。如今上学车轮滚滚,学生步履匆匆,父母心里却是一阵阵的不安。

  手机那端,老同学提起,另一所学校也要搬迁了。笔者心头突然涌起一丝伤感:母校啊,您竟留不住一抹淡淡的乡愁。

责任编辑:王秀丽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