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图片|评论|共青团|青年之声|青春励志|青年电视|中青看点|教育|文化|军事|体育|财经|娱乐|第一书记网|地方|游戏|汽车
IT老总清退公司学护理 做100多个特殊“孩子”的父亲

发稿时间:2015-02-26 08:41:00 来源: 成都商报 中国青年网

  新名片 道德榜样

  成都,从来就是一座有人情味儿的千年古城。在这里,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如阳光般让城市充满温暖。

  当今时代,身边榜样更是激发出强劲的道德力量。无论是“救水女侠”吴永秀,还是“雨伞哥”赖小刚,都是最平凡的成都人,用他们的举动影响着更多身边人。

  无论是百姓故事会,还是道德讲堂、金沙讲坛、成都好人评选,成都通过一次次对凡人善举的“点赞”,在全社会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善工家园助残中心”

  (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创办人

  胡斌

  对于一般孩子来说,到了学龄家长们就会送他们到校学习。但这样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却是一些特殊孩子无法做到的事。为了让这个特殊群体能有尊严地生活,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学习、进步。有一个人一直在默默努力,尽自己最大力量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他,就是胡斌,在武侯区创办了针对智障和脑瘫等残疾孩子进行康复和托养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善工家园助残中心”。现在,这里有107名学员接受着不同程度的训练。

  不得不说的是,“善工”成立前,胡斌曾是一个事业如日中天的IT公司老总,为了“善工”,他早已清退了自己公司。

  练了半年多

  孩子现在能上班了

  春节前,胡斌得到了一个好消息:20多岁的小张在不需要老师的陪伴下,独立在成都一家连锁水吧里做奶茶调配,还兼收银的工作了。

  走到这一步前,“善工”的三位老师对小张进行了半年的职业训练和两个半月的“陪上班”———小张是个轻度智障患者,尽管他能跟别人进行浅显的交流,但特别不愿意和人打交道,也无法控制情绪。

  “小张是‘苹果班’的孩子,这个班都是轻度患者。我们的目标是尽最大努力帮他们找到工作,融入社会。”胡斌回忆说,小张是班级里经过测评,最适合干这份工作的人。在这之前,三位就业辅导员满大街地去跟各家公司谈,自己还先到水吧上了班,再带着经验对同学们进行了半年的训练。

  截至2015年春节,这里共登记了107名学员,包括智障、脑瘫、发育迟缓、唐氏综合症等患者。“善工”会针对不同孩子的情况,进行8个领域900多项指标的康复训练。

  胡斌说,没有接触过这些孩子的人,很难懂康复中的艰辛,说话、喝水、上厕所、吃饭,这些最基本的技能,都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幸好,“善工”里有一支专业的老师队伍:从2011年3月成立算起,“善工”员工经过四次扩大,达到了66名专职社工、特教老师、康复治疗师和生活护理老师的规模。

  为了儿子

  创办智障和脑瘫公益助残机构

  在“蓝莓班”里,有一个23岁的多多,他是胡斌的儿子。正是这个男生,促成了“善工”的诞生。

  多多7个月时,他被诊断为重度脑瘫,医生说他可能终身生活无法自理。学计算机出身的胡斌对“脑瘫”的概念极度陌生,他只知道多多只能用叽里呱啦的吼叫来表达自己的意愿。那时,胡斌在IT界的打拼正蒸蒸日上,事业上他信心倍增,但一面对多多,他就变得无助而恐惧。

  2003年,胡斌到香港出差时,发现这里有专门管理智障孩子的慈善机构,胡斌希望,成都也能有这样的机构,“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希望多多以后能得到良好的照顾。”

  带着父亲对儿子的担忧和疼爱,胡斌找到了“病友爸爸”杨明昆,“你来跟我干,为了咱们的孩子一起努力。”

  然而,创办“善工”却不能只凭热情,团队中没有像样的康复师,创业成员只好从台湾老师那里一点点地学。为了补课和充电,胡斌的工作时间达到了16小时,不得已,他清退了自己打拼20年的IT公司,全心全意扑在“善工”上,“我开始想两边担着,但后来发现不可能。”

  现在,胡斌的目标变得更加宏大,“我希望把‘善工’变成一个跟我没关系,在政府支持下能科学专业地保障智障孩子的机构,让跟多多一样的孩子,能有尊严地生活。”而事实也是如此,今年,“善工”计划在武侯区新建立8个分支机构,而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武侯区8个街道的响应。这个春节里,胡斌的手机差点爆掉,太多感谢的短信和微信让他目不暇接,“有些轻度的孩子会在微信上不停叫我,叫我保重身体,节日快乐。想起这些吧,就觉得做的事还挺值的。”成都商报记者 江浪莎

责任编辑:王秀丽
青春建功十三五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扫描二维码进入

“青年之声”微信

扫描二维码进入

中国青年网微博

扫描二维码进入

"畅想星声"全国大学生

网络歌唱大赛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