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天要赶到莆田,还有一个案子要调查;7号到福州坐飞机经北京再转美国,要去考察那里的青少年司法制度……”日前,记者拨通詹红荔电话时,她柔美动听的嗓音中带着些许忙碌与充实,让人顿感亲切。的确,她的心一直为广大青少年所牵绊,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每个家庭都美满和谐是她最想看到的画面;只要看到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再多的辛苦对她来说都是值得的。
法中彰正义 法外见真情
“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幼儿园教师,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时至今日,詹红荔没有实现当初的理想,却与青少年结下了更深刻更特殊的感情。
21岁那年,詹红荔被调到法院工作。自此,她踏上了求真求实的审判之路,也开始了她播撒慈爱传递真情的旅程。
对人民赋予的权力,詹红荔始终心怀敬畏,她常说,法槌的敲击决定着孩子的命运和家庭的幸福,因此责任沉重;她一直坚信,对于少年审判惩罚不是目的,真诚悔过走向新生才是应有之义。
从事少年审判工作以来,詹红荔不断摸索、认真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三三九不工作法”。首先是庭前的“三不开庭”: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对被告人成长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对犯罪危害没有足够认识的,不开庭。其次,是庭中的“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被害方没得到精神抚慰、达不成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第三,是庭后的“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落实的,不松手。

詹红荔工作照。闽北日报社记者 方焰摄
正是在这一工作方法的指导下,一件件棘手的案件在她的积极协调下才得以圆满解决,让失足少年们重获新生。
2008年9月,福建省南平市某中学两名学生因一句话发生争执,由此引发群殴,一名学生当场死亡,参与斗殴的9名青少年被起诉。一段时间里,被害方族亲200多人聚集在法院门口示威,情绪激动,见到被告人家属就打。“杀人偿命”、“赔偿200万元”的条幅四处张挂,从重从快处理的呼声从四面八方、不同渠道向法院挤压过来。
詹红荔受理案件后深入调查,发现案件中的好几个被告都是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被卷入案中带有偶然性,且罪行较轻,事后悔罪态度好,和一般刑事案件中被告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有所区别。
詹红荔打定主意,认为对他们应以教育挽救为主。她顶住压力,往看守所跑了一趟又一趟,努力和干警沟通,让被告坚持学习,并教育他们严肃认真对待生活;为了赔偿款的事,詹红荔在被告人家长、学校间奔波了数周,还多次到被害人所在村,安抚被害人家属,向他们解释法理和情理。
面对被害人家属的冷眼、脏话与怀疑,詹红荔始终坚守一个理念,“我不为谁说话,只为仇恨能少一点,为犯罪能减少一点,为我们生活能安全一点”。一次次登门拜访,一番番耐心开导,詹红荔自己也数不清碰了几鼻子灰,吃了多少闭门羹。终于双方家长坐了下来达成协议,罪责较轻的几名学生获得了被害家属的谅解,被判处缓刑,并在詹红荔与校方的多方协调下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刑满释放后的孩子们给詹红荔写了一封信:“母亲给了我肉体的生命,是您给了我新生的未来。”詹红荔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失足的孩子撑起一片未来的天空,用爱与责任为孩子们稚嫩的心取暖。
詹红荔跟同事一起讨论案情。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詹红荔说,少年犯罪案件牵动着的不是一个家庭,而是几代人,甚至是一个社会群体。因此少年审判工作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要教育帮助那些犯错的孩子真诚悔过,重回社会。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公正司法,更要能动司法。”詹红荔对自身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考虑到少年犯就读难、就业难,不利于回归社会的客观现实,詹红荔积极推动建立少年犯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四处奔走,呼吁公安、检察机关依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分流疏导处理,最大限度地争取让一时失足的孩子进入司法程序后,在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理。
以诚感化 用爱暖人
“‘案结’只是个逗号,‘事了’也仅是个分号,‘人和’才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詹红荔坚持“重塑新生、传承爱心、回馈社会”的理念,提出“爱心接力,成就每一个完美分号”的口号,根据少年犯的犯罪成因,制定了从审判到帮教分阶段的帮教策略,形成“悔悟--理解--责任--关爱--回馈--传承”的链条,为失足少年走向新生铺筑回归之路。
詹红荔说,庭审让失足少年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这只是他们重新做人的第一步。怎样去关爱去帮扶,对于他们走向新生更为重要。对领刑后回归社会的未成年人,詹红荔不称他们“少年犯”,而是“新生少年”。自2004年起,詹红荔成立了新生少年服务队,成员均为有过犯罪过失的“问题少年”,作为这些新生少年的“妈妈”,詹红荔始终不离不弃,带着他们开展公益活动,使其在传递爱心、关心他人中,学会感恩,体会责任,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男孩小魏因为家穷,小学没毕业便跟爸妈就进城在工地当了农民工。一次因与父母发生口角,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流浪街头,没几天身上的钱就花光了,饿急了的他,抢了个老奶奶的金项链就跑,因此被抓进看守所。

詹红荔参加文艺演出。图为《送你一束百合花》剧照。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 卞文林摄
詹红荔是这个案子的主审,她春风化雨般给小魏讲解不少法律知识,并耐心询问他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让小魏冰冷已久的心感受到暖意。
开庭那天,小魏爸妈对他的所作所为非常失望,庭审快结束时,爸爸甩下一句“多判他两年,我没有这样的儿子,不管他了!”拽着妈妈就要往法庭外走。小魏的心一下子凉到极点。詹红荔不忘叮嘱小魏:“你爸妈说的都是气话,别放在心上,我会找他们再谈谈的。你自己可别放弃呀!”
小魏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在省少管所服刑。他的心情始终很压抑,因为爸妈只寄过几次东西,却一直都没来看他。可是詹红荔却没有忘了小魏,要过年了,她和同事们带着礼物来看望他,依旧是微笑着,说话轻轻的,听小魏一股脑儿地诉说着压抑在心底的郁闷。要走了,詹红荔拿出一封信,劝解小魏:“其实你爸妈没有放弃你,这是他们写给你的信。你看完后就什么都明白了。记得好好表现,多减刑,早日出来。还有,日后有碰到什么困难,可以来找詹阿姨,少年庭也是你的家!”
从爸妈的信里,小魏了解到,开完庭,詹法官就找到爸妈,劝他们别放弃,让孩子有个家。尽管起初小魏父母在气头上,对詹红荔不理不睬,可她并不放弃。时间长了,他们被詹法官的执着所打动,深觉愧疚:作为亲生父母,还不如法官更爱孩子啊!没等看完,小魏早已泪流满面……从此以后,他拼命表现,只为减刑早日出狱。
小魏终于提前出狱了。可是,因为以前打工的工地早已成为居民小区,他和爸妈失去了联系。就连他们在哪打工,联系方式都没人知道。刚出狱沐浴到一丝阳光的小魏再次掉进了冰窖……
找不到工作,天气又冷,小魏用仅剩的5块钱在网吧过了一夜。第二天,他独自瞎逛,身着单衣的他冻得直发抖。整整饿了一天,他走到一个包子摊前,有了抓起几个包子就跑的冲动,甚至已经抬起了手……就在这一瞬间,他想到了詹红荔!“再干坏事,怎么对得起詹法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