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颖 资料图
当清末“实业救国”、“变法救国”的浪潮涌动中国时,他为寻求“农业救国”之路,坎坷留学12载。
他是留洋归来的教授,但在学生眼里他是“丁师傅”,在农民兄弟眼里他是“谷种佬”。吃住在田间,灌溉、施肥、稻作……即使75岁高龄,仍不顾年迈体弱,赤足下田。
他从“数千年来民族文化之酿成品”传统经验农法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结合科学理论、艰辛求索,创造了中国稻作学史上的多个第一。
他培育的“中山一号”是世界上第一次用野生稻种与栽培稻自然杂交育种的成功尝试;他第一个系统科学地论证了中国水稻的起源和演变;他提出独创性栽培稻种分类体系,创立了“区制选种法”;他培育出世界上第一株“千粒穗”类型……
从立志学农到与世长辞,整整65年,他以“蚂蚁爬行的方式”践行了他的誓言。
他是一名真诚的知识分子,一名真诚的教育者,一名真诚的科学工作者,一名真诚的劳动者。
他就是2012年12月13日“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人物——一生守望稻田的“中国稻作学之父”丁颖。(刘敏慧)
更多内容,请明天上中国青年网浏览:《青春励志故事:丁颖》(http://qclz.yout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