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青春奉献给鹦哥岭的大学生们。资料图
阳光、海岸、沙滩、椰树,这是去过海南的人脑海中留下的最深刻印象。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海南岛的中部有着连绵的山脉,这里就是鹦哥岭。源于鹦哥岭原始森林深处的牙重河在海南第二高峰鹦咀峰背后形成一条壮观的瀑布,从高山垂落坡谷,之后蜿蜒平川,自西汇入什隆河哺育了昌化江源头,使得鹦哥岭有“琼岛水塔”的赞誉。这里有美丽而神秘的原始森林,还有保持原始生活方式的黎、苗族村落。
2007年,27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汇聚到这里,他们有着共同的信念,有着共同的目标,饱含着对这片原始森林的热爱和珍惜,他们扎根在鹦哥岭,一起来守护这片净土。
原始森林的召唤
2007年,网上一封来自鹦哥岭的“英雄帖”吸引了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王合升的注意。鹦哥岭保护区第一任站长周亚东在其中对鹦哥岭的实际情况进行SWOT(优势与劣势)分析,希望能寻找到志同道合的大学生一起来保护这片原始森林。
“保护区的工作和自己想象的生活挺接近的”,专业对口的王合升曾经深入云南多个自然保护区采集动植物标本。“我师弟去过鹦哥岭,他回来告诉我鹦哥岭的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于是,王合升主动联系周亚东,报了名。
等到了鹦哥岭,才发现英雄不只他一个。
来自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王云鹏是海南土生土的黎族小伙子,毕业后原本在外面工作的他,听说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需要一批专业人才,他辞去工作,来到鹦哥岭。
“小时候我家附近的大山也是繁茂的森林,但因为保护不利,大树都被砍伐,环境遭到了破坏。”回忆起家乡,王云鹏很痛惜,他将这份感情全部倾注在鹦哥岭。
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的琼海妹子许碧果,是第一个来到鹦哥岭的女孩子。“当时对自己的未来还很懵懂”,她说,虽然知道鹦哥岭的条件艰苦,还是带着一腔热情坚定地告别了家人。
河南小伙儿王伟锋也是一毕业来到鹦哥岭,还有刘磊……
这些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年轻人从抉择的那一刻起便与这片神秘的雨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0年3月3日,李飞寻找可用的木材与护林员们一起搭建“考察基地”。 鹦哥岭保护区大学生供图
面积达5万多公顷的鹦哥岭是海南生态多样性保存完好的热带雨林之一,绿色群山以绵延不绝之势向更远的世界蔓延,直到蔚蓝的海边,一路上,鹦哥岭仿佛在挑战大学生们的视觉极限。
2010年3月2日,李飞用简易的饭盒烧水煮面,这就是他的一顿正餐。在鹦哥岭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这种情景经常发生。 鹦哥岭保护区大学生供图
景色壮观,可真等这些大学生到了保护区驻地,一切就不是那么美好了。保护区成立之初,没有办公楼,没有办公设备,只有租来的一套房子,吃、住、办公都在一起。宿舍不够,就两个人甚至三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全保护区只有一台电脑,是做财务用的。所有的工作都要靠手工完成。这些,对习惯了网络生活的大学生们来说简直无法忍受。
2008年9月5日,王云鹏在一天的社区工作后住进支在河边的简易帐篷里。鹦哥岭保护区大学生供图
然而,更加艰难的是,保护区虽然是事业单位,但是经费需要自筹,所有经费来源就是靠每亩5块钱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资金十分紧张,有时甚至都无法按时发放工资。
眼前的一切让这些大学生们心里犯了嘀咕,“这哪里是事业单位,根本就不像一个单位嘛。”
2011年12月8日,廖常乐(左)救助受伤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褐林鸮。鹦哥岭保护区大学生供图
但是下一刻,他们就再也无法注意眼前的艰苦条件了,因为周亚东拿出了一份资料,是以前一些专家在鹦哥岭地区做考察时留下的。资料上说鹦哥岭地区有华南地区连片面积最大的原始雨林,这里有2000多种植物,还有很多是国家保护级别的野生动物。
“由于人为的破坏和保护不利,鹦哥岭的珍贵自然资源正处于危险的境地,连最常见的猕猴也很难见到了。”周亚东的话彻底唤醒了大学生们。“我们来这里是干什么的?”“不就是保护这里的环境嘛,”“对,如果条件那么完善也就不需要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保护这片森林的责任心,对资源被破坏的痛惜,还有创业的热情,使这些热血青年忘记了困难和艰苦,以青春的豪情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