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厉莉 >> 我的劳动
女法官厉莉三年两捐骨髓“施比受有福”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2-11-30 15:03:00    中国青年网

  厉莉搂着受捐赠者。资料图

  厉莉出生在辽宁鞍山,在她5岁那年,亲眼目睹自己12岁的表姐因为白血病而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变成了苍白脆弱的病人,直到离开她的家人。这件事在幼小的厉莉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还处在懵懂年纪的厉莉触动很大。

  2002年初,厉莉登记成为中华造血干细胞库的一名志愿者,在中华造血干细胞库留下了自己的血样,为的是等待能跟她配型成功的有缘人。由于工作原因联系方式有所改变时,厉莉都会及时将新的电话和地址通知给中华造血干细胞库。

 

  厉莉在宣讲会上。资料图

  2007年的一天,当时正在辽宁大学就读研究生的厉莉接到了中华造血干细胞库打来的电话,告诉厉莉她的骨髓和一名上海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了。厉莉瞒着父母中做起了骨髓捐献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我的身体对动员剂特敏感,打第一针时扁桃体就起来了!”厉莉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捐献骨髓前连打了三天的动员剂,针针都让她觉得浑身疼痛,但是她吃着止痛片坚持了下来。 

  厉莉来到北京307医院,第一次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受捐者叫小颖(化名),是一个16岁的花季女孩儿。300毫升造血干细胞带着厉莉的祝福,第一时间送抵上海,移植进了病床上的小颖体里。这次移植手术非常成功,厉莉也和那个远隔千里、素昧平生的16岁女孩第一次有了生命的交集。不久,小颖脱离危险并重返校园。

  捐献骨髓后,厉莉始终挂念着小颖。她经常通过电话、短信等鼓励孩子。小颖也很喜欢这个大姐姐,碰到不开心的事情都会向她诉说。2008年,厉莉和新婚不久的丈夫李先生专程赶到上海看望小颖,厉莉买来一对手镯,和小颖各戴一个。在厉莉的鼓励下,小颖重返校园,投入了中考复习。尽管休学了一年多,小颖的成绩仍然排进了年级前20名。

编辑:刘敏慧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