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锋和孩子在一起。 (黄丽娟 摄)
本报记者 黄丽娟
在摆满儿童桌椅的小小教室里,高大的刘成锋弓着身子坐在桌前认真地写着什么,犹如小孩在“赶作业”。走近一看,才发现满满一页是他在为自己尚未完成的事情列清单。
为了让智力障碍和自闭症儿童能获得优质低廉的康复服务,今年40岁的刘成锋在2011年创办了满天星儿童成长服务中心,“希望能让这些‘星星的孩子’(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儿童自闭症患者的代称)康复有所教,终身有所养。”
一句话让他人生从此不同
曾在大学里主修石油炼制专业的刘成锋,1995年毕业后进入协和石油工作。之后辞职自己开过公司,还在多个大型企业做过高管,在职场上可谓顺风顺水……
30岁那年,一个朋友随口说了一句,“你挺适合做老师的。”这句无心之语却击中了刘成锋内心的“教师情结”。“到了而立之年,在外漂泊了很久,是时候为自己找一份值得奋斗一生的事业了,那就是心理、行为方面的教育。”
刘成锋很潇洒地告别了原来光鲜的一切。在心理行为教育方面,刘成锋一开始还只是一个学生,“我很喜欢挑战和钻研,决定一件事,就想做好。我购买了两万多元的国内外相关书籍,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研究。”
从此以后,刘成锋被人们称作“刘老师”。
让“星星的孩子”康复有所教
起先,刘成锋只是为一些公司员工指导拓展训练。2007年,刘成锋创办了共情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托管一些患厌学症的孩子,为他们提供行为矫正和心理咨询。
有一天,一位妈妈带着9岁的儿子小东(化名)前来托管,刘成锋后来才发现,有点古怪的小东其实是名儿童自闭症患者。不过,刘成锋觉得小东不是病人,“这些‘星星的孩子’,只是有各自的人际交流障碍。有了问题那就对症下药,让其康复有所教。”
经过6年的康复治疗,小东自闭症症状有所好转,能融入简单的家庭和社区生活。刘成锋详细地记录了小东的康复进程,此份记录在一些自闭症患者的家长和专业人士圈内广受好评。
随后,一些家长就将孩子托付给刘成锋进行康复教育。2011年,刘成锋办起了满天星儿童成长服务中心,专门为有智力障碍人士和自闭症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如今,服务中心有25个学生,最大的29岁,最小的只有2周岁半。
“这其实是一份很艰巨的工程,我算是上了‘贼船’了。”刘成锋开玩笑地说,“在精力和财力上,办这种公司确实得不偿失,我只能通过做其他工作来补贴服务中心的运行成本。”
“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不时有孩子过来扯扯刘成锋的衣服,动动他的纸笔。刘成锋反复多次给予安抚后,孩子们才罢手。“看到我和其他小朋友很亲,我女儿会吃醋的。”刘成锋笑着说。
在有了两个“星星的孩子”成功康复的案例后,刘成锋更有自信,“我并不想把服务中心在规模上做得有多大,而是要做精,要有所创新。梦想是远大的,但路要一步一步地走。这事也不是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刘成锋说,自己拥有很强的幸福感,因为“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