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励志人生  青春聚焦  今日人物  人物预告
图说励志  青春寄语  奋斗历程  采访花絮
活动专区  故事征集  社会反响  媒体关注
励志人物库  励志共青团  微博说励志
 
 
首页 > 青春励志故事官网 > 最新资讯
 
 
揭秘:谁是第一个提议抓捕“四人帮”的人?
 

“四人帮”倒台前的最后一张集体找(资料图)

  文章摘自《“四人帮”兴亡》 ,叶永烈 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在10月4日,事态严重化了。这天的《光明日报》,在头版发表署名“梁效”的重要文章《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

  所谓“梁效”,也就是“两校”的谐音。“两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这两个大学的“大批判组”,是受“四人帮”及其手下的干将直接指挥的写作组,是“四人帮”的喉舌,人称“帮喉舌”。从这“帮喉舌”开张到垮台的三年之中,竟然炮制了二百一十九篇“帮文”。

  这一回,“帮喉舌”在《光明日报》上用咄咄逼人的口气写道:

  “按既定方针办”,就是按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各项政策办,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走下去,走到底。这是保证我们的党永不变修,我们的国家永不变色的战略措施。篡改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背叛社会主义,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

  本来,篡改毛泽东指示的明明是“四人帮”,这篇“帮文”却颠倒黑白,矛头指向华国锋,声称华国锋“背叛马克思主义”、“背叛社会主义”、“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

  这篇“帮文”还杀气腾腾地写道:

  任何修正主义头子胆敢篡改毛主席的既定方针,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

  不言而喻,这“修正主义头子”,指的就是华国锋。

  这篇“帮文”见报的当天清早七时,正在熟睡的华国锋被秘书喊醒,告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李鑫骑自行车赶来,有急事报告。

  李鑫紧急求见华国锋,就是把刚刚出版的《光明日报》送给华国锋。

  华国锋一看“梁效”的这篇《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便明白“四人帮”已经箭在弦上。

  李鑫还报告一个重要信息:昨天,江青几个人在钓鱼台吃饭,把他也请去。席间,江青问起毛远新,从东北调来的部队已经到达哪里。

  由于李鑫在这关键时刻向华国锋通风报信,所以后来李鑫受到华国锋的重用。

  关于李鑫在粉碎“四人帮”时曾出过力,原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主任吴江也曾这样谈及:

  “在毛泽东逝世后,叶剑英实际上负有'特殊使命'的重任,他身居西山,不露声色,伺机而动。华国锋与'四人帮'则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火并迟早要发生,除非华国锋甘愿臣服于'四人帮',但华国锋并不想臣服而想有所作为。在华国锋左右,此时首先向华国锋建议'先下手为强'的是一个名叫李鑫的人……”(注:吴江:《十年的路》,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1996年2月第2版,第9页。)

  华国锋立即给叶剑英打电话,说是有要事商量。

  其实,叶剑英虽然住在玉泉山,也已经接到部下的电话,报告今天《光明日报》上的异常动向。

  于是,在这天夜幕降临之后,叶剑英驱车前往北京城里东交民巷新八号院子。那里原本是西哈努克的住处,如今华国锋住在那里。

  叶剑英在这关键时刻,赶来会晤华国锋。

  本来,华国锋是想过了10月9日--毛泽东去世一个月忌日之后,再对“四人帮”动手。可是,《光明日报》上的“帮文”表明,一场恶斗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叶剑英以为,必须“快打慢”。

  历史的车轮毕竟无法逆转。“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了十年,“四人帮”气数已尽,濒临覆灭的时刻了。

  “舆论总管”在覆灭前夕,一边指令全国各报转载《光明日报》在10月4日发表的“帮文”《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一边又在一篇经他三次审改的更恶毒的黑文上,写了如下“批示”:

  “10月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见报。”

  可是,这一回“舆论总管”的指挥失灵了。10月8日,《人民日报》并未在头版头条发出那篇文章。

  因为就在姚文元写完那条“批示”不久,一副锃亮的手铐,咔嚓一声,铐在他的手腕上。

  那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天--1976年10月6日。

  马天水满心狐疑飞往北京

  1976年10月7日,当胜利的曙光照耀着华夏大地,人们从睡梦中苏醒,还不知道中国这艘巨轮已驶入新的航程。

  叶剑英和他的战友们不露声色,因为在这个时候燃放庆贺的爆竹尚为时过早。

  他们把目光投向上海--这座尚处于“四人帮”余党手中的中国最大的城市。

  10月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依然保持着“姚文元风格”,送往千家万户。头版头条登着:《继承毛主席遗志的最好实际行动--上海市掀起群众性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高潮》,这是一篇吹捧“基地”的报道。二版的通栏标题为《深入批判邓小平授意炮制的〈论总纲〉》,刊出梁效的长文《〈论总纲〉和克己复礼》。“梁效”(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写作组)乃是“帮秀才”。“帮秀才”写的“帮文”照登不误,似乎一切“正常”。……人民日报如此,全国所有的报纸、电台也如此,没有透露半点风声,谁都不知道6日午夜爆发的那桩惊天动地的壮举--尽管在逮捕“四人帮”之后,北京卫戍区部队已顺利地接管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公安部。当年“杨、罗、耿”兵团的那个“耿”,即耿飙,曾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此刻奉命接管了姚文元那一摊子舆论机关,但在舆论上仍保持沉默。

编辑:李盈盈 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 霍金: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 船王卢作孚:梦寐毋忘国家难
· 7.21北京暴雨夜救人农民工
· “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宋鱼水
· 林俊德院士一生的最后48小时
· 大学教授谈钓鱼岛:爱国讲动机
· 吕萌:“芭蕾王子”的青春舞步
· 没有四肢却演绎了生命奇迹
· 为爱担当用爱坚守的超级志愿者
· 戏里戏外的秦怡都美丽动人
 
 
· 手术后任影做客中国青年网
· 多利他少利我,多刻苦少享乐
· 自我与他人,谁的生命最可贵
· “美丽星空”灿然绽放绝非偶然
· 张丽莉、沈星绽放青春励志
· 鹦歌岭大学生群体引发热议
· 网上激情传递“青春励志故事”
· 浙大校长杨卫再忆竺可桢
· 青春励志故事引发网祭热潮
· 最美乡村教师任影手术成功
 
 
青少年爱国主义网
大学生村官之家
寻找最美丽的心灵
 
共青团中央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