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忘记密码
励志人生  青春聚焦  今日人物  人物预告
图说励志  青春寄语  奋斗历程  采访花絮
活动专区  故事征集  社会反响  媒体关注
励志人物库  励志共青团  微博说励志
 
 
首页 > 青春励志故事官网 > 图说励志
 
 
王选:告别铅与火 跨入光与电
 

  2005年,王选在一篇文章中吐露心声:

  仙逝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一般中国人觉得我们不如外国人,所以我要把这个心理给改过来。”杨振宁先生认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一个看法,就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看法。对此我深有同感。有记者问过我:“你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我立刻回答说:“最大的苦恼是大多数人不相信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产品,不相信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1980年前,对于我们跨越式发展的独特技术方案,大多数人的评价是“根本做不出来”;1981年激光照排原理性样机鉴定后,直到1989年前,大多数人的估计则改为“即使做出来,也无法与外国产品竞争”。其实在高新技术领域,赶超外国产品的机会是很多的,一定要有超过外国产品的决心……

告别铅与火   跨入光与电

  王选的贡献,不仅仅是引导了一场行业技术革命,更重要的是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道路。并使我国的印刷术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

 

王选查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排版胶片。(资料图)

 

  1985年,王选教授发明了用数学描述的方法对汉字进行分解压缩铸字储存,解决了把汉字输入计算机后的压缩还原技术,极大减少了汉字数据的存储量,使我国的计算机激光照排得以实现。把一张报纸排版所需的时间从以前的4个小时降到20分钟,从此,我国的印刷技术告别了火与铅的时代,迎来了计算机与激光的时代。王选的发明被称为中国印刷术的第二次革命。

王选展示用汉字激光照排机印刷的报纸。(资料图)

  王选不仅对科研有非常敏锐的判断力,而且对市场的洞察力也超乎寻常。他从事科研的步伐始终与市场紧密相连。王选对市场非常敏感。“如果不把研究的成果商品化,相当于白研究。” 1981年王选在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时,他第一次提出要把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而且他坚信我们中国人自己一定能够解决激光照排系统的汉字输出问题。

1994年1月,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王选介绍北大方正集团研制的高档彩色出版系统。

  当时合作企业的市场推动效果并不理想,王选与北大商量,让北大的一家校办企业也生产销售激光照排系统,这就是后来的北大方正。没有王选,就没有北大方正。

1994年,王选与妻子陈堃銶一起查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排版胶片。(资料图)

  从1975年到1993年的18年里,王选夫妇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也没有自己的子女,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我国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5年11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巴德兰向王选颁奖。(资料图)

  1995年11月6日晚18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中国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王选教授荣获本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巴德兰高度赞扬王选教授“为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指出,王选教授主持研制和开发的中文计算机照排系统引起了中国报业和出版业的一场技术革命。目前,不仅中国大陆99%的报纸编排和90%的书刊出版采用这一照排系统,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北美等地的大多数华文报纸以及台湾一些有影响的报业集团也采用了该技术。 

 

2002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为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王选颁奖。

 

2004年1月17日,在中共中央举行的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与王选握手。

王选精心指导青年的工作。(资料图)

  作为教授,王选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他说:“57岁的我忽然成为计算机界的权威,成了三院士。可惜在我年轻最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承认。在高新技术领域,年轻人有明显的优势,55岁以上的专家绝对是创造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哪里有57岁的权威呢?”王选意识到:计算机这类新兴学科,技术发展和知识更新太快,年轻人具有明显的优势,老年人如果固执己见,就会发生技术决策或市场策略方面的重大失误,导致严重损失。因此,“伏枥老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经过深思熟虑,王选决定从科研一线退下来,创造条件大力扶持和培养年轻人才。这是王选一生中又一个重要抉择,一个最难能可贵的自我跨越。

北京大学校园风光。(资料图)

  我国第一张采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报纸样张《汉字信息处理》是1979年7月27日在未名湖畔诞生的!西方国家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才从第一代照排机发展到第四代照排系统。而我国却从落后的铅字排版一步就跨进了最先进的技术领域。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社、90%的黑白书刊出版社和印刷厂选用了王选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所有到中国来的国外公司全部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编辑:李盈盈   来源:中国青年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上中国青年网浏览:

  《青春励志故事:王选》(http://qclz.youth.cn/wangxuan/)

编辑:李盈盈 来源: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
 
·支教博士尼加提·艾买提:给学生播撒温暖阳光
 
· 霍金:坐着轮椅挑战命运的勇士
· 船王卢作孚:梦寐毋忘国家难
· 7.21北京暴雨夜救人农民工
· “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宋鱼水
· 林俊德院士一生的最后48小时
· 大学教授谈钓鱼岛:爱国讲动机
· 吕萌:“芭蕾王子”的青春舞步
· 没有四肢却演绎了生命奇迹
· 为爱担当用爱坚守的超级志愿者
· 戏里戏外的秦怡都美丽动人
 
 
· 手术后任影做客中国青年网
· 多利他少利我,多刻苦少享乐
· 自我与他人,谁的生命最可贵
· “美丽星空”灿然绽放绝非偶然
· 张丽莉、沈星绽放青春励志
· 鹦歌岭大学生群体引发热议
· 网上激情传递“青春励志故事”
· 浙大校长杨卫再忆竺可桢
· 青春励志故事引发网祭热潮
· 最美乡村教师任影手术成功
 
 
青少年爱国主义网
大学生村官之家
寻找最美丽的心灵
 
共青团中央主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