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登陆  注册    忘记密码
当前位置:首页 >> 冯友兰 >> 我的劳动
冯友兰:哲学大师的智慧人生
欢迎订阅手机青年报,移动用户发送qnb到10658000,每天资费不到一角钱。
http://www.youth.cn    2012-12-16 11:24:00    中国青年网

  “人生有四大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在这其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这是多年以前,中学教科书中的一段文章,其中的“人生四境界”是中国哲学界家喻户晓的学说,它摘自《新原人》,作者是开创“现代新儒学”的哲学大师--冯友兰。

新文化的影响:一代哲人的思想启蒙

  冯友兰,字芝生,1895年12月4日生于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冯友兰早年的教育是从四书五经开始的。7岁上学,先读《诗经》,又读《论语》、《孟子》,再读《大学》、《中庸》,从头至尾,反复吟诵。

  12岁时,冯友兰母亲迁回老家唐河,并聘请教师授学。在这期间,他开始接触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等带有民主主义色彩的书籍。

  1912年,冯友兰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第二中学的高中预科班。当时的上海第二中学,所有课程都采用英文原著作教材,其中有位教师还将一本耶芳斯的《逻辑学纲要》当作英文读本。正因如此,冯友兰对形式逻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由此走上了哲学之路。

  1915年,20岁的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当时正值新旧北大交替,新旧两方面的知识和学问他都收纳眼底。当时的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如火如荼的新文化运动,使冯友兰眼界大开,并且深受影响。

  1918年,在冯友兰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候,胡适和梁漱溟二人先后来到北京大学任教。当时胡梁二人已是蜚声海内外,一个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健将,并专以杜威实用主义哲学为旗帜,大肆鼓吹全盘西化论;一个是一踏进武昌中华学校即宣称“我此来除替释迦牟尼、孔子发挥外,更不作旁的事”的东方文化派砥柱,专以复兴中国文化为职志。二位先生年轻气盛,才姿英发,各据讲坛,展开了一场东西方文化的大辩论,冯友兰幸逢其会,受益匪浅,对其以后研究中西哲学,尤其是思考中西文化之关系启迪甚深。

求学的疑问:“旧邦新命”的探索 

  1919年,冯友兰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不久,五四运动爆发了。冯友兰同几位好友创办了一份名为《心声》的刊物,在发刊词中,冯友兰写道:“本杂志之宗旨,在输入外界思潮,发表良心上之主张,以期打破社会上、教育上之老套,惊醒其迷梦,指示以前途之大路,而促其进步。” 随后,《心声》成为当时河南省宣传新文化运动之独一无二的刊物。 

  五四运动时期是中国近现代中西文化冲突、交战最激烈的时期之一。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迅速传入中国,而杜威、罗素等人的访华讲学,再加上胡适、丁文江等人的大力鼓吹,又使实用主义影响扩大,成为一时的显学。与此同时,其他各种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亦纷纷涌入。一时之间,风云际会,蔚为壮观,各种思想、流派之间展开了正面的交锋、冲突,中西文化进行了一场全面的较量。中国向何处去?中国文化的出路何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以空前尖锐的形式被提出来,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大家都在探索中寻求答案。生当此时的冯友兰,用自己的行动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探索。

编辑:朱琪红 来源:中国青年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