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黄,那是生命的颜色,在最危急的时刻给人以温暖的希望。
矿井,那是危机四伏的险地,又是蕴含巨大财富的宝地。无数工人在这里,承担着生命的风险,为祖国的生产建设付出辛劳和汗水。
矿难,一个残忍而无人愿意提起的词语。然而一旦发生,带给被困矿工的只有绝望的等待。而此时,矿工们唯一的期盼,就是在幽暗矿井中出现的那一抹橙黄。
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矿区,活跃着这样一支救护队,他们隶属于疆南电力有限公司。哪里有危险,身穿橙黄色救援服的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让埋在矿井中的工人心中重燃希望之火。
他们是疆南矿山救护队,而他们的小队长就是阿布都克力木·米吉提。
中国共产党党员阿布都克力木·米吉提,1975年11月出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从事矿井救援工作至今,已经15年了。在这15年里,米吉提累计参加过43次大小矿井事故的抢险救灾工作,抢救了多名矿工的生命,将矿区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程度降到了最低。作为一名矿区技术人员,米吉提还钻研各种技术问题,练就了过硬的技术素质,更在2007年荣获“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技师”称号,并于2008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迈向父辈旗帜树立的地方
1994年11月,年满19岁的米吉提踏上工作岗位,成为煤矿工人,迈出了人生奋斗的第一步。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这个以矿产资源丰富著称的边疆地区,米吉提对煤矿工作有着特殊的感情:米吉提的父亲,正是在矿井勤勤恳恳工作了一辈子的老矿工。年少时代,父亲走向矿场的坚定背影,一直是米吉提的憧憬。因此,米吉提从小就产生了对煤矿工作的热爱之情。
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毛头小伙米吉提被领导分配到一个老同志手下。老同志丰富的煤矿工作经验成为米吉提的学习对象。
“安全是最大的节约,事故是最大的浪费”。煤矿生产,安全是重中之重。初到煤矿工作的米吉提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和适应,渐渐掌握了如何又快又安全地完成工作任务。在这期间,他还不断向矿井的老同志、老前辈请教各类工作问题,例如煤矿的日常工作安排和相关的理论知识。
“我觉得井下工作像我家里的事一样。”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的米吉提,仿佛将煤矿变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1997年,对米吉提来说是极具意义的转折年。经过三年的刻苦努力和勤奋学习,22岁的米吉提已经是一名优秀的煤矿工人。就在这一年,疆南矿山救护队为了扩大队伍,保证队伍素质,吸收年轻队员,需要几名有三到五年煤矿工作经验的年轻矿工。面对工作内容变更所面临的挑战,米吉提毅然决定,加入疆南矿山救护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煤矿工人到矿山救护队队员,期间经历的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由于矿山救护队承担了安全检查和抢险救援的双重职责,在进行繁重的日常安全检查工作的同时,米吉提还要不断学习检测、救护仪器的操作和维护,学习救护理论。
瓦斯鉴定器是用于测定矿井内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的仪器。日常工作中,这个仪器的检查结果关系到矿工是否能下矿进行生产作业,而发生矿难时,则成为决定救护队是否下井以及何时下井的重要参考指标。瓦斯鉴定器虽然原理简单,结构也不复杂,但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读数角度,空气中湿度、氧气浓度等各方面细节,测量完成之后还要进行大量计算,因此一旦发生危险状况,这个测量过程必须“快、稳、准、狠”。
可以说,要彻底掌握瓦斯鉴定器的使用方法,精准高效地测出矿井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数据,是一个既需要熟练度,又需要细心和耐心的技艺。不仅仅是瓦斯鉴定器,多功能一氧化碳气体警报控制器,自动苏生器,正压负压氧气呼吸器……严密复杂的设备,关键时刻救人活命的工具,如何操作、如何维护它们?这些问题等待着米吉提。
为了学好这些仪器的操作,米吉提煞费苦心。他自知在仪器使用方面,与别人有很大差距,再加上繁忙的日常工作,时间本就有限,因此米吉提如同挤尽海绵里最后一滴水一般,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各种测量仪器和救护仪器的使用方法。矿山救护队的每位同事都是米吉提的老师,而米吉提自己也在这种虚心求教中受益匪浅。渐渐地,米吉提将各种仪器的操作牢牢掌握,对仪器的维修也得心应手。
因为百倍用心和反复不断的训练,米吉提不仅掌握了操作和维修技术,更利用自己在实际操作中的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省时节约的操作方法。这种方法提高了仪器操作的效率,为整个操作过程节省时间3分钟,可不要小看这3分钟。在分秒必争的矿井救援中,每分每秒都意味着被困矿工宝贵的生命。米吉提的这套方法同时还节约了用于训练和实际使用的材料,该方法每年可以使救护队节省材料费用近2.5万元。
进行井下救援任务,除了需要熟练技术和细心大胆之外,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抗压能力也是保护自己和挽救他人生命所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正是米吉提在完成工作和仪器操作训练之余,每天的必修课。体能训练、理论知识学习、人员抢救专业知识,这些职业素质的培养,米吉提一样也没落下,在和同事的讨论和自己的领悟中,米吉提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救护队队员。
分享到:中青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