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龙(左)和新四军老战士在一起。
卞龙亲自为老战士们讲解。
中国江苏网5月29日讯(记者 王静)今天的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正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参观、缅怀那段让人热血沸腾、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走进绿草如茵的广场,数点着陈列在场上的飞机、大炮,瞻仰着造型别致、气势恢宏、“内容丰富”的新四军文化艺术馆,翻阅着馆内新四军书库里承载历史的各种书籍……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和周边的居民都知道,今天这个AAAA级景区的每一点成就都离不开馆长卞龙的辛勤耕耘。
卞龙是淮安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馆长,2007年5月担任馆长以来,他怀着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人才,筹措资金,征集文物,先后投入1.5亿元,完善基地设施,新建二期工程,近年来,又兴建了新四军文化艺术馆。纪念馆施行免费开放以来,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旅游单位,卞龙本人也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先进个人”和江苏省“最美基层干部”。
“既然上了战场,就不能装孬。”
5月21日上午,淮安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迎来了一批不寻常的游客,他们有的来自上海,有的来自南京,他们此行不仅为了来参观缅怀革命岁月,更为该纪念馆带来了珍贵的史料。卞龙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游客他几乎每周都能接待到。然而6年前,卞龙初来纪念馆报到之时,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2007年5月,卞龙受命到任。当时的纪念馆还只有一个旧馆。“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没有水,没有电,没有路,连我自己只有两个工作人员,那个时候,旧馆只有一座破败不堪的展馆,让许多寻梦而来的新四军老战士不得不失望而归。”,卞龙接着说,“当时也踌躇过,无助过,想了几天,终于想通了。既然上了战场,就不能装孬,既然要做,就要做好!”
没有讲解员,他亲自去招聘;没有资金,他四处奔走筹集;革命文物少,他带着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
管理员李玉成向记者提供了一笔“流水帐”。六年来,维护军部旧址、复建倒塌的参谋部、修整墙面路面、在荒草丛中开辟游道、恢复二师军工厂和饶漱石故居,还有整地、绿化、老馆重新布展,新馆一年竣工……李玉成说:“卞馆长做的事太多了,让我们这里所有人在绝望中重见了希望。他刚来的一两年,太难了。但他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过,因为他一停我们这里就停了。没见过胆子这么大的,没有一分钱也敢干,边干边想办法,从来不等。”在李玉成的比划中,记者仿佛看到了今天呈现在众人面前的纪念馆是被卞龙从满地杂草中一笔一笔描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