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风尘谁作主 唯看砥柱正中流
1909年,朱德考取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步兵科,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教育。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为适应清政府培养军事人员的需要而创办的,教职员大多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不少在日本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由革命党人控制的讲武堂,实际是云南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
讲武堂的教学大都是仿照日本军事学校的模式安排的,每天上课6小时,下操2小时,功课繁重,训练严格。朱德这时确信自己找到了一条可以拯救中华民族的道路,他把学习和训练看作实现救国目标的必要条件,认真学习军事理论和基础知识,努力掌握每个训练动作要领,学习成绩很快名列前茅。1910年7月,因成绩优异被选拔进特别班。
1938年,朱德和刘伯承、邓小平研究作战计划。资料图
在讲武堂,朱德不仅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更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教官们“经常利用精神讲话,在上课时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学生所学的国文,大多选择激发革命思想的文章,平日教官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革命思想的教育。教官曾组织学生参观滇越铁路的通车典礼,利用丧权辱国的滇越铁路通车事例,要学生们努力学习,担负起守土卫国之责;到昆明近郊黑龙潭全家殉国的薛尔望先生之墓前,进行民族气节教育等等。学校里还秘密流传着各种进步刊物,如《民报》、《警世钟》、《革命军》等,在这些思想的熏陶下,朱德进一步接受了孙中山民主革命主张,入学几个月后,1909年冬,朱德秘密加入了同盟会,从此,他走上了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道路。这时的朱德似乎已经找到他最初来云南的追求目标,看到了国家民族光明的前景。对此,他回忆道:“我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中,从来没有这样拼命过。我知道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满腔热忱,觉得中国青年着实可以使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1911年8月,朱德从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授少尉军衔,分配到新编陆军第二九镇第三十七协(蔡锷任协统)七十四标第二营左队(相当于连)当副目(副班长)。朱德一到第二营,就按照同盟会的指示到步兵标开展工作。他了解到步兵标的士兵多是哥老会成员后,就首先打听到他在川军步兵标当兵时结识的几位朋友,通过他们参加了哥老会,学会了规定的暗语和暗号。此后,朱德在步兵标开展工作进行得很顺利,无论走到那里,都能同士兵取得联系,向他们宣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讲述清政府无耻卖国的罪行及清朝统治者残酷欺压穷苦百姓的事实等等,启发士兵的革命觉悟。朱德和其他革命党人的宣传鼓动工作,为日后昆明“重九起义”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45年,朱德和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主席台上。资料图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30日,昆明的革命党人举旗响应,发动起义,因这天是农历9月9日,因此又称之为“重九起义”,朱德是这次起义中的一名先锋战士,由于表现出色,英勇善战,蔡锷当面嘉奖他“才华出众,智勇双全,军政兼通。”朱德豪情满怀地写道:
传遍军书雁字斜,誓拼铁血铸中华。
悲秋客忆重阳节,起义师乘八月槎。
11月1日,云南军都督府成立,蔡锷任军都督。当月,云南军政府派出军队支援四川的起义军。朱德在援川军中任排长(后升上尉连长)。1912年3月,四川军政府成立。4月,援川军撤离四川,回到昆明,在庆功会上,朱德因身先士卒,战绩卓著,擢升为少校,并被授予“援川”、“复兴”两勋章。